缩略图

内外协同: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路径研究

作者

李爽

天津理工大学 300384

1、研究背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 2000 年至 2010 年增长了 1.82 个百分点,2010 至 2020 年间增长了 4.63 个百分点,增速明显 [1]。在总人口缓慢增速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作用下,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与此同时,老人的子女自立门户,家庭结构从联合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子女相继离开原生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子女因为工作无法完全为老人提供照顾;保姆的人工成本太高,不是所有老人都可以负担;养老院无法承载和回应所有老人需求。正是基于以上情况,我国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现实的养老服务体系,由“十二五”规划的“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转向“十三五”规划的“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再到“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主流养老模式。因此,内外协同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路径,是促进养老保障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以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社区——J 社区为例,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挑战,以及社会工作如何在社区中实现内外协同,从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J 社区辖区规划总户数10520 户,人口约2.5 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J 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 X 社会工作机构协助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内外协同,将有助于社工更好地参与社区居家养老,促进养老保障领域高质量发展。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社会工作现状

2.1 服务模式与实践

2.1.1 服务内容与形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旨在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通过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策略,整合内外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优势,结合社会工作的有效参与,为老年群体提供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及情感支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还满足了老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平等公正、自助互助的价值观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响应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3]。

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运营两种模式。社会工作者不仅扮演着执行和宣传政府养老政策的角色,还为特定老年群体提供直接支持。例如,他们运用社区工作、个案辅导以及小组活动这三种专业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干预。其中,“三社联动”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支持与操作便利 [4]。以 J 社区为例,针对老年人个体,个案辅导能够确保其隐私得到保护的同时鼓励表达真实想法;对于面临相似挑战的老年群体,则通过组建小组,让成员们有机会分享并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善,增强彼此间的互助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提高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 [5];此外,老年社区工作的实施则侧重于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向居住在该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此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推进社会公平。

2.1.2 资源整合与协同

在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不仅承担着关键角色,还成为了连接各种资源的桥梁。通过社区这一平台,他们能够联合内外部组织共同为老年群体提供支持与服务,极大地激发了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培养和发展本地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6],逐步促进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帮助机制,从而为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并发挥了作用。社会工作通过与政府、医疗保健机构及社区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以 J 社区为例,该地采用了“五社联动”的创新模式,依靠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成功构建了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日间照护中心。

2.1.3 专业优势与服务理念

社会工作以促进个体自我发展为宗旨,通过运用专业的技能与老年人构建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并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服务。在此过程中,除了关注老人自身的需求外,社会工作者还会向其家庭成员提供援助,例如教授家庭护理技巧以及进行心理辅导等服务。

依据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如以人为本、促进自我帮助、坚持平等公正及采用优势视角,在有效整合并利用社区内外养老服务资源的前提下,减少对政府供给力量的依赖,降低行政干预对系统化服务的影响 [7]。同时,这种方法能够激发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 [8]。此外,社会工作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样的实践方法,以及在服务过程中所秉持的价值观与伦理标准,展现出独特而专业的优点,可以为老年群体营造更优质的服务环境与体验。

2.2 内外协同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社会工作

2.2.1 专业人才短缺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这导致了服务提供者在专业知识和数量上难以满足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需要。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位,主要精力通常被用于处理日常管理和行政事务,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处于人手不足的状态,真正能够投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人员比例极低,而具备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人才更是稀少[9]。另外这些岗位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升的缺点。此外,部分社区对于社会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对社会工作在当地的公信力构成了障碍,也削弱了公众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角色的认知度。

2.2.2 资源受限与服务层次单一

鉴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具体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当涵盖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心理支持、安全保障以及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服务[10]。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设施条件、专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仍然相对有限,服务层次较为单一,且缺乏足够的精细化管理 [11]。为了确保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持续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支持,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财政状况较为紧张,现有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在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经费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12]。除了政府提供的支持外,来自社会各界的专项资金相对稀缺,这不仅限制了该服务模式的成长空间,也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在 J 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更够提供如集中照护、助餐、助浴、助乐、助医等方便可及的服务等基础家政服务,或是广场舞、棋牌比赛这类简单重复的休闲活动 [13]。相比之下,那些更受老年人及家属欢迎的服务项目,比如日间照护中心、长者餐饮服务点、老年阅读室、夕阳红交流站等,则开展得较少。

2.2.3 服务规范与监督不足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与有效的监管体系,导致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长期需求。一方面,部分地区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常规性检查的任务主要由社区监督委员会及其它相关机构承担。此外,部分监督委员会成员与被监督对象之间可能存在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他们倾向于维持和谐的人际氛围,因此在执行职责时往往显得不够果断。

3、内外协同的实践路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优化路径

3.1 内部协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短缺问题亟需关注。在社区层面,应当着重推进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及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通过构建涵盖资格认证、实务培训、定期评估和技能考核在内的综合培养体系,持续增强其专业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 [14]。对于更广泛的社会环境而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应积极指导并规范所属社会工作者,使其能够将所学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和紧急救助等具体情境下的实践技巧,从而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从政府角度出发,则需通过制定专门针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支持政策,增加对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入,并强化职业培训等方式,来应对当前社工群体面临的低薪酬、低认可度、低服务质量以及高劳动强度的挑战,逐步提升该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3.2 外部协调:优化资源整合与协同

作为养老服务的主要责任方,政府应当向例如日本的老龄化发达国家学习,进一步增加并保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支持,构建有效的财政绩效评估体系与持续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以确保公共资金投入比例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15]。同时,政府还应放宽新设养老机构的准入条件,提高专业人员引进及培训补助标准,并探索采用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吸引更多信贷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16]。此外,还需积极促进社会捐赠活动,设立专门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池,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共同打造由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家庭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出资模式,从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健康长远发展[8]。

3.3 内外协同:完善服务规范与监督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实施需要依托于社区的具体条件,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或设施老化都会阻碍这类服务的持续发展。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应推行标准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同时强化有效的监管机制来解决管理上的不规范问题[17]。例如,在 J 社区应当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合理安排相关服务设施的位置。通过启动如长者的食堂等示范项目,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扩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4、结束语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而社会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如专业人才短缺、服务内容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社会工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效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内部协同、优化外部协调以及完善内外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 J 社区为例的实践探索表明,社会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应持续关注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养老保障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有温度的养老服务,安享幸福晚年。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2021). 国家统计局 2021 中国统计年鉴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EB/OL].(2022-02-21)[2023-11-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3][1] 叶 乔 坤 . 社 会 工 作 介 入 社 区 居 家 养 老 服 务 的 研 究 [J]. 经 济 研 究 导刊 ,2024,(13):123-128.

[4] 田舒 , 崔琪 .“三社联动”下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路径 [J]. 创新 ,2021,15(3):98-108.

[5] 廖 鸿 冰 , 李 斌 . 社 会 工 作 介 入 社 区 居 家 养 老 服 务 研 究 [J]. 湖 南 社 会 科学 ,2014,27(6):121-124.

[6] 叶锦涛 , 王建平 . 特大城市老年人家庭结构·老龄化程度与养老需求研究 : 以上海市为例 [J]. 老龄科学研究 ,2020,8(7):41-56

[7] 王燕燕 . 福州市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研究 [D]. 福州大学 ,2021.OI:10.27022/d.cnki.gfzhu.2021.000944.

[8] 陈 千 里 .ZJ 养 老 项 目 商 业 模 式 研 究 [D]. 吉 林 大 学 ,2022.DOI:10.27162/d.cnki.gjlin.2022.002809.

[9] 宋云辉 , 尹俊芳 .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2024,(05):135-137.

[10] 刘晓丹 , 申若茜 , 李焕萍 .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 SQ 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实践为例 [J]. 南方论刊 ,2022,(03):40-42.

[11] 陆杰华 , 陈炫齐 . 国际社会社区居家养老主要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启示 [J]. 人口与健康 ,2024,(04):8-11.

[12] 顾程 .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J]. 科技风 ,2021,(20):133-134.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20063.

[13] 李云波 , 周灵 .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26):44-45.

[14] 孟泽昊 .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作用 [J]. 公关世界 ,2021,(10):10-11.

[15][1] 吴莹 , 张雪 , 王瀚卿 .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性服务体系探索——借鉴日本社区综合性医护体系 [J]. 东疆学刊 ,2022,39(01):26-34.DOI:10.19410/j.cnki.cn22-5016/c.2022.01.005.

[16] 王蓉 . 社区参与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方式探析 [J]. 商 ,2016,12(17):103-104

[17] 陈千里 .ZJ 养老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D]. 吉林大学 ,2022.DOI:10.27162/d.cnki.gjlin.2022.002809.

作者:李爽(2000.04); 性别;女 户籍:天津 民族;汉 单位; 学历;在读硕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