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有效批评学生的策略探究

作者

韦维

重庆两江新区橡树湾小学校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犯错在所难免。班主任恰当的批评,能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问题,反之则可能引发逆反心理。因此,研究小学班主任有效批评学生的策略,对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二、小学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部分班主任因工作繁忙,面对学生错误时,批评方式简单粗暴,如直接呵斥、当众指责;也有班主任因担心伤害学生,对错误“轻拿轻放”,缺乏有效引导。这两种极端方式,都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效果。

(二)问题

1. 伤害学生自尊:当众严厉批评,让小学生在同学面前难堪,损伤自尊心,降低自我认同感,甚至引发厌学、逆反情绪。

2. 教育效果不佳:简单说教或无原则宽容,学生未真正认识错误本质,错误行为易反复出现,无法实现行为矫正与成长。

3. 破坏师生关系:不当批评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抵触情绪,削弱师生间信任与情感联结,不利于班级管理长期开展。

三、有效批评学生的策略

(一)批评前:调整学生与自身状态

1. 给学生冷静时间:小学生情绪波动大,犯错后可能处于激动、委屈状态。班主任发现学生错误后,别急着处理,可先说“你先想想,老师一会儿找你” 。如学生因争抢玩具起冲突,先让他们在教室角落冷静,情绪平复后,再沟通效果更好。这符合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弱的特点,给予缓冲,能让他们更理性面对问题。

2. 管理自身情绪:班主任要克服烦躁、愤怒,以平和心态批评。可深呼吸、默数几秒,让情绪稳定。带着负面情绪批评,易说出过激话,伤害学生,也违背教育初衷。

(二)批评中:注重沟通与引导技巧

1. 测试学生服从性,营造沟通氛围: 可通过小举动,如帮学生整理衣角、轻声说“站好,咱们聊聊” ,观察其反应。若学生抗拒,说明未做好沟通准备,需重复冷静环节;若配合,开启有效对话。这能判断学生对批评的接纳度,为后续交流奠基。

2. 让学生先表达,倾听理解: 鼓励学生说清事情经过与想法,“你说说当时怎么想的” 。不管说法是否合理,先耐心听,不中途反驳。小学生渴望被尊重,倾听能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也有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避免误解。比如学生没完成作业,听其解释是因帮家长干活,能发现学生闪光点,也让批评更有针对性。

3. 确认问题,清晰指正: 班主任梳理情况后,清晰指出错误,“你看,没完成作业,不仅自己知识没巩固,还影响学习进度,这是不对的”。若学生狡辩,可出示证据(如同学证明、作业记录 ),但陈述事实要简洁,别喋喋不休。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简单明了讲清错误危害,他们更易理解。

4. 共情与引导,保护自尊心: 用共情话语拉近距离,“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做错事得改正” ;再肯定闪光点,“你平时作业都完成得好,这次肯定有特殊情况,不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得调整” 。小学阶段,学生渴望被认可,这样既指出问题,又维护自尊,能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批评。

5. 引导思考解决办法: 问学生“你觉得该怎么弥补这个错误呢”,让其参与解决问题。小学生有一定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思考办法,执行意愿更高。若学生想不到,班主任可给予建议,如“那咱们制定个补作业计划,每天补一点,能完成不” ,共同确定方案。

(三)批评后:强化正向反馈与跟踪

1. 及时肯定进步: 学生按约定改正,哪怕进步微小,也要及时表扬,“你看,今天作业按时完成了,这就是进步,继续保持” 。小学生对鼓励敏感,积极反馈能强化正确行为,增强自我约束与改进动力。

2. 持续跟踪监督: 错误行为纠正有反复性,班主任要跟踪。如学生曾因纪律差被批评,后续几天关注其课堂表现,适时提醒、鼓励,巩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结合小学生特点的特殊考量

(一)尊重年龄认知规律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批评时结合实例、故事讲道理,他们更易接受。如批评浪费行为,可讲“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对比农民劳作与浪费现象,让学生直观理解错误。

(二)关注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性格、承受力不同。对敏感内向学生,批评更要温和、注重私下沟通;对活泼调皮学生,可适当严肃,但仍要给台阶。如同样是上课讲话,对内向学生小声提醒,对调皮学生可课后单独严肃谈话,都要以教育引导为目的。

五、有效批评的实践案例

案例:班级小 A 上课经常迟到。班主任先观察,发现连续三天迟到后,选课间找他,说“你先想想迟到的事儿,老师十分钟后找你”。十分钟后,班主任轻声问“愿意和老师说说为啥总迟到不” ,小 A低头说“早上起不来,妈妈没及时叫” 。班主任接着说“老师知道你想按时来,这事儿咱们得解决。你觉得咋做能不迟到呀” ,小A 说“定闹钟,让妈妈提前叫” 。班主任鼓励“这办法好,咱们试试,要是做到了,老师给你奖励小贴纸” 。之后几天,班主任关注小A,发现按时到校,及时表扬,小A 迟到问题逐渐解决。

分析:此案例中,班主任遵循有效批评流程,先给冷静时间,再倾听、引导思考办法,最后跟踪鼓励,符合小学生特点,既纠正错误,又保护积极性,实现教育目标。

六、结语

小学班主任有效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需以尊重、理解为基础,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把控批评前、中、后各环节。通过合理调整状态、科学沟通引导、持续正向强化,让批评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在纠正错误中培养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教育生态,真正实现“批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护航小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