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古典到现代画派:对个人油画风格塑造的影响
杨誉
山东师范大学 250014
引言
油画作为西方视觉艺术里相当关键的一种载体,经历了数百年时间不断地演变:从 15 世纪到 19 世纪这段时期,古典油画依靠科学写实的手法构建起了“理性美学”这样一个体系,而从 19 世纪末开始,现代画派受到工业革命以及哲学思潮的冲击,打破了传统,转向了“主观表达”。在当下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个人风格大多时候会受到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这两方面的影响,但缺少对二者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的相关研究。
一、西方古典油画风格概述
(一)古典油画的定义与特点
古典油画作为 15 至 19 世纪西方绘画的主要形态,以写实性作为核心特质,借助蛋彩、油性颜料等媒介,能够对客观世界进行精准再现。其定义围绕“模仿自然”这一艺术理念展开,着重借助科学的观察方法,比如透视法、明暗对比法等来构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与立体感。在特点方面,构图遵循对称、均衡的秩序美学原则,题材多选取宗教神话、历史事件以及贵族肖像之类,传递出庄重、典雅的精神内涵,色彩运用较为克制且和谐,大多时候以暖色调作为基础,凭借细腻的色彩过渡来塑造物象质感,像肌肤的温润质感、织物的厚重质感,笔触隐匿于形象之中,使个人痕迹得以弱化,注重画面的整体统一感,力求让观者将注意力集中于物象本身的真实形态,体现出对“理性美”与“永恒秩序”的追求 [1]。
古典油画代表画家及作品分析
在古典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多位画家凭借其作品树立起风格的标杆。达·芬奇身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的《蒙娜丽莎》运用“晕涂法”来塑造人物面部,这种技法模糊了轮廓与光影的边界,使得人物神态带有神秘之感又不失真实,背景的渐变色与人物相互呼应,有虚有实,充分呈现了对“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探索。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借助严谨的线性透视构建出宏大的空间,把古希腊学者汇聚在拱顶大厅之中,人物姿态各不相同,但都遵循着对称均衡的构图逻辑,色彩明快且柔和,传达出古典主义的和谐与智慧。
二、西方现代画派的兴起与发展
(一)现代画派的背景与特点
在19 世纪末一直到20 世纪初的这段时期,西方现代画派得以兴起,这主要是源于当时社会变革以及文化思潮所带来的冲击,工业革命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科技也取得了进步,像摄影术的发明,这些都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认知界限,而印象派的诞生则成了现代画派开始的标志。其背景中还包含着哲学思想的转变,尼采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以及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性”等理论,推动着艺术家突破“模仿自然”的束缚,转而向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向发展[2]。从特点方面来看,现代画派舍弃了古典油画的写实传统,将“形式创新”当作核心,更加强调画面的平面性而非空间纵深,在色彩运用上大胆且奔放,大多时候脱离物象原本的固有色,比如梵高画作中运用的强烈对比色,题材也拓展到了日常生活、内心世界甚至抽象形态,创作注重个人情感与观念的传递,打破了流派之间的界限,呈现出多元探索的态势,其本质是对艺术“自主性”的追求,促使西方绘画从“再现”朝着“表现”转变。
(二)现代画派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
现代画派呈现出流派不断涌现的状况,各个流派凭借独特的风格推动着艺术的革新,印象派以莫奈作为代表,他的《日出·印象》舍弃了细腻的笔触,运用短促的色彩斑块来捕捉光线瞬间的变化,打破了古典绘画严谨的构图方式,奠定了“外光派”的基础,而后印象派的梵高突破了印象派客观观察的局限,《星夜》运用扭曲的线条以及强烈的黄蓝对比,把内心的情感躁动转化成视觉语言,开启了主观表现的先河。20 世纪初的立体派是由毕加索创立的,《亚维农少女》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方法,将人物拆解成几何色块并从多角度进行叠加,重新构建了画面的空间逻辑,抽象表现主义的波洛克则完全脱离了具象,以“行动绘画”的形式,把颜料泼洒、滴溅在画布上,使绘画成为情感宣泄的直接载体。
三、西方古典油画风格对个人油画风格的影响
(一)古典美学观念对个人创作理念的塑造
古典油画所秉持的以“理性秩序”“和谐永恒”作为核心内容的美学观念,对个人创作理念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塑造作用,它所强调的“模仿自然”并非是简单的原样复刻,而是以如透视、解剖等科学观察方法作为基础,能够追求物象的本质以及精神内核的呈现,这样的观念使得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会着重关注画面的逻辑以及平衡,摒弃杂乱无章的元素,将重点聚焦于主题的庄重感以及完整性方面。比如,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的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会倾向于历史、人文类主题,在构图的时候会遵循对称、均衡的原则,竭力依靠作品来传递稳定、典雅的精神气质,而不是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冲击,让创作始终围绕“表达永恒价值”这一理念来展开,为创作奠定坚实的内核基础。
(二)古典油画风格对个人色彩运用的影响
古典油画的色彩体系有着“和谐克制”以及“层次细腻”的较大特点,对个人色彩运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它摒弃了高饱和色之间直接的碰撞,大多会以赭石、熟褐等中性色作为基础,借助层层罩染达成色彩的微妙过渡,塑造物象的质感与体积感,受到这种影响,创作者在色彩处理方面会重视色调的统一性,防止色彩出现杂乱的情况,同时还会学习古典技法里“色彩为形体服务”的逻辑,利用冷暖色之间细微的对比来塑造空间感,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鲜艳度。这样的色彩运用习惯,可使作品呈现出温润、厚重的质感,给予画面沉稳的视觉张力。
四、西方现代画派风格对个人油画风格的影响
(一)现代艺术观念对个人创作思维的拓展
现代画派突破了“再现自然”这一传统的束缚,秉持以“主观表达”以及“多元探索”作为核心的艺术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个人的创作思路,该画派认为艺术是情感与观念的承载形式,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制,像梵高运用强烈的色彩来抒发内心的情绪,康定斯基借助抽象的形式来传达精神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创作者会摆脱“画得像”的限制,开始注重自我感受以及独特的视角,在创作过程中勇于把个人的经历、情感、思考融入作品之中,不再受到题材、场景真实性的约束,形成“以心造景”的思维方式,使得创作从“对客观的模仿”转变为“对主观的表达”,丰富了创作的精神内涵。
(二)现代画派风格对个人形式语言创新的推动
现代画派于构图、笔触以及媒介等方面所实现的突破,为个人形式语言的创新给予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像印象派的“碎片化笔触”、立体派的“多角度解构”、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等,均打破了古典绘画固有的形式逻辑,受到这些影响,创作者会试着突破传统构图的对称与完整状态,采用倾斜、切割等方法来构建动态画面。在笔触方面,不再追求“隐匿笔触”,而是运用粗犷、短促或者流畅的笔触去传递情绪,甚至会尝试混合材料,比如在油画中加入砂石、拼贴元素等,以此打破单一媒介的限制,让形式语言变成表达个性的独特符号,使作品更具辨识度。
结语:
西方古典油画凭借理性的秩序以及和谐的色彩,奠定了个人创作的坚实根基,现代画派则依靠多元的观念和创新的形式,拓展了创作的边界,这两者共同促使个人油画风格从“再现”向“表现”不断深化,该研究指出传统与革新在风格塑造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为创作者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提供了一定思路。未来可结合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画家对西方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吸收转化情况,丰富研究的维度。
参考文献
[1] 郎瑜沁 . 西方古典油画中的光影初探 [J]. 美术观察 , 2025, (06):129-131.
[2] 鲁伦伟 , 徐艳丽 . 西方古典油画大师技法系列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2308: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