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策略研究
孙万花
甘肃省靖远县乌兰小学 730600
摘要: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部分小学校园在环境建设中忽视了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导致校园文化缺乏独特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与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校园环境的整体提升,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小学生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策略
一、引言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小学校园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阵地,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策略。
二、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价值取向。红色革命文化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精神品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部分小学校园在环境建设中忽视了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导致校园文化缺乏独特的精神内涵。一些校园建筑、雕塑等景观缺乏文化底蕴,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也相对单一,缺乏与红色革命文化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四、基于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策略
(一)校园环境设计融入红色革命元素
在校园空间规划与布局中,应充分考虑红色革命元素的融入。可以设计专门的红色教育基地,如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园、红色展厅等,这些区域可以展示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红军文化等内容;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巧妙融入红色革命元素。例如,可以设计具有红色文化象征意义的雕塑、花坛、文化墙等,这些景观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还能起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作用。如以“建筑”作为革命圣地的主要载体,体现当地浓厚的人文背景与历史文化底蕴;或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作为精神载体,表述红色文化等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校园环境设计中。例如,可以利用投影、互动屏幕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历史场景,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将红色革命文化内容融入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语文课上讲述革命英雄故事,历史课上介绍革命历史事件,音乐课上教唱红色歌曲,美术课上指导学生创作红色主题画作。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红色革命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氛围。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痕迹;也可以结合地域特色,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进行研学旅行,体验革命生活,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鼓励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或读后感,将所学所闻与所见所思联系起来,加深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三)打造红色革命文化主题校园活动
小学校园应定期举办以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或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红色革命文化主题班会活动,如举办“长征精神永流传”、“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红领巾心向党”、“革命历史我知道”等主题班会,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展示历史图片、观看红色影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举行涵盖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红色经典诗词等方面的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定期组织围绕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等主题展开红色文化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结合个人感悟,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进行演讲;结合红色文化主题,策划歌舞、朗诵、戏剧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文艺汇演节目,在校园内搭建舞台,邀请师生、家长等观众观看,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举办红色文化征文比赛,如“我心中的红色英雄”、“红色精神伴我成长”等。通过以上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在小学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红色文化传承能力
教师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力量。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红色文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要明确师资培训的目标,即提升教师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红色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这包括让教师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红色精神内涵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将这些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包括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红色精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以及如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功案例和教学方法,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三,采用多元培训方式:例如邀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革命后代等进校园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组织教师参加工作坊和研讨会,通过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讨红色文化传承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为教师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案例。第四,强化实践应用,落实具体举措: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红色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组织红色主题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红色文化传承教学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总之,基于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建设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打造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小学生提供有力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建设策略,为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生娟.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13-14.
[2]周宏伟.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究[J].名师在线,2021(4):12-13.
[3]尹文剑.江西永新县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赵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
[5]李守峰,高明,刘玉军.基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农村小学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7(11):27-29.
本文系2024年度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红色革命文化在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靖远县为例》(课题立项号:BY[2024]G16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