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球快攻技术在比赛中的发展及重要意义
孙来苗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
引言
快攻在手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快速移动、折返冲刺,同时在有身体接触的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难度和速度及强度较大的射门和传接球、封堵等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机能和专项身体素质,在快速上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比较高。现代青年手球运动的战术目的更明确,技术更简单实用,手球比赛中的速度越来越快,争夺越来越激烈,快攻在手球比赛场上也成为主要的获胜手段及发展趋势。
1、快攻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中国手球协会对手球与世界手球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手球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比赛规则,尤其是突出了快攻的优势,在比赛中快攻得分为 1.5 分,主要是促进中国的各支队伍对手球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利用好规则来促使手球越来越快。从手球的快攻技术上来看,对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攻防转换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快攻技术在手球的比赛中也属于常态化,从目前来看,国内男、女手球青少年赛事来看,于国外的水平还相差甚远。但近几年来,国内手球也在不断地向“快”字发展,尤其从中国手球的赛制改革,尤其是针对快攻这一块,全国各种赛事的比赛数据及观赏性上来看,各支队伍都有着快的意识。 攻守速度相互促进、不断的发展着。快攻在手球运动发展中将永远占主导地位。
2、手球快攻技术的运用
快攻是由防守成功后转向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进行攻破对方,在对方未站稳防守阵脚之前,合理而果断的进行进攻的一种攻击战术,形成一种速战速决的组织战术。它的突然以及快速使对方在防守时往往很难进行防守,使得它可以掌握比赛的主动性。快攻可分为一传快攻和短传快攻两种。快攻由发动接应、推进和结束3 个部分组成。发动快攻时机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守门员一传掷球门球、掷任意球、掷边线球、抢断失误球以及中场抢发球等。其核心是“创造战机、争取时间、速战速决”,以便率先争取场上的控制权,形成志在必得的比赛气势,从而增强运动员的士气和信心。
2.1、一传快攻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在比赛中一传快攻分为两种。一是和守门员的配合,守门员在守到球后快速捡起球,迅速观察同伴的动向,很准确的把球传到快下的同伴手中。二是在进攻队员进攻时,出现进攻违例裁判员鸣哨判罚球权改变的时候,防守队队员要迅速把球移到违例的区域,观察有没有快下的队友迅速将球传出。这两种配合都需要传球动作速率快、球速快、传球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球传到快下队员的手中,缩短进攻时间加快进攻的效率。
2.2、守门员的反击意识和能力
在场上运用最多的一传快攻战术为守门员的一传快攻,这就要求守门员的封挡率高,封挡球后要捡球快,能够及时的抓住快攻的机会。守门员的快速反击意识主要变现在发动快攻的意识,在传球时传球的技巧,与场上快下队员的默契配合等,其次就是传球时的传球技术水平,传球好的守门员能根据防守队员退防中的漏洞,在一瞬间非常巧妙准确的将球传出,保证与快下的队员形成球到人到的配合。
2.3、边锋的快下意识和速度
在手球比赛中边锋位置所选择的队员大多数以身高较矮速度较快的队员。一般选择快攻战术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选择边锋队员快下接球。这就要要求边锋队员速度要快,灵敏度要高、快下的意识和跑位的方向要准,找到防守队员的漏洞在接到队友传过来的球时快速攻击起跳射门。由于快攻球的冲击力很大加上边锋队员的身高相比较较矮,在冲起来的时候防守队员无力防守,如果防守队员强制防守的话很容易造成犯规,甚至会判罚进攻队员7 米球,其队员罚出场两分钟。所以在比赛中快攻战术是最有利的得分手段。在比赛中,边锋队员的射门次数在每场比赛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边锋队员的射门成功率一般都高于其他的队员的射门成功率。在实践中,很多队伍往往都是采用边锋攻击打开局面,边锋的进攻对加强正对的攻击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4、 反击快攻在比赛中的领导作用
反击快攻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进攻手段之一,对亚洲快速、技巧型的队“ 以小打大” 、“ 以快制高” 的指导方针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快攻战术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快攻意识,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因为果断的快攻,不但可以简化进攻流程以及提高本队进攻的成功率,还可以获得场上的主动权,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本队取得比赛的胜利,流畅的进攻使手球魅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既是各参赛队在具体的比赛实践中所希望达到的战术目的, 也是手球比赛中的战术要求。反击快攻作为手球进攻的主要形式 , 今后将不断得到发展、充实 , 展示出更大的魅力。
3. 分析结果
在近几年的国内赛事中,青少年快攻运用较好的队伍在比赛中都有较好的成绩和发展,并且快攻不仅在每次比赛中都由较好的表现,同时射门的效率也更高,在快攻技术中又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说:在目前的国内手球赛事中,“得快攻中得天下”。
青少年快攻技术的运用在手球比赛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近年来各类比赛中可以看出,一场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一半取决于快攻战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