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群众文化宣传中的实践探索
仁增曲珍
那曲市新吉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 班戈县 852500
引言
在乡村振兴、全民阅读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基层图书馆的功能日益多元化,除了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还在政策宣传、民俗传承等领域积极作为,通过多种形式向基层群众传递主流价值观和各类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化下乡”面临的困境。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基层图书馆在内容供给、活动策划以及服务覆盖等方面,或许还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的空间。因此,深入探究基层图书馆在群众文化宣传中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 层公共图书馆在群众文化宣传中的核心优势
1.1 贴近群众的“在地性”优势
基层图书馆扎根于乡镇、社区、村落,与群众的平均出行距离相对较短,通常不足 1.5 公里,相比市级图书馆 5-8 公里的服务半径,群众能更为便捷地抵达。这种地缘优势使得居民可以在闲暇时轻松前往,无论是农村地区设置在村委会或村中心位置的农家书屋,还是嵌入居民小区的社区图书馆,都为不同群体创造了便利的文化获取条件。同时,这种贴近群众的特性,也让基层图书馆在响应需求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1.2 资源普惠的“均等性”优势
基层图书馆秉持“免费开放、平等服务”的理念,面向所有群众提供无差别文化服务。无论是图书借阅、活动参与,还是数字资源使用,均不设置门槛,让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人群,都能轻松接触到各类文化资源。
1.3 服务灵活的“定制化”优势
相较于规模较大的市级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由于服务范围相对集中,决策流程更为简洁高效,能够结合辖区内群众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结构、文化需求、地域民俗等特点,灵活调整文化宣传内容。在老龄化较为明显的乡镇,图书馆会侧重开展“银发阅读”“健康讲座”等活动;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会增加民族语言图书的收藏,并举办相关民俗文化活动;而在工业区周边,图书馆则将宣传重点放在“安全生产”“职业技能”等方面。这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服务模式,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上展现出独特的适应性。
2 基层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宣传的实践路径
2.1 内容供给
基层图书馆需打破“重数量、轻质量”的图书采购模式,围绕群众“读什么、学什么”构建针对性内容体系,让文化宣传“接地气、有实效”:一方面,分人群定制内容专区:为农民群体设立“农技科普专区”,采购粮食种植等实用图书与政策读本,定期更新技术指南;为青少年群体打造“青少年阅读区”,增加红色故事等读物并设置“青少年普法角”;为老年群体开设“银发阅读专区”,提供大字版图书与听书设备。另一方面,结合地域特色挖掘文化资源,基层图书馆可成为本地民俗文化的“保存者与传播者”。
2.2 活动创新
基层图书馆需摆脱“坐等读者”的被动模式,通过“阅读 + 活动”的形式,让文化宣传从“静态”变为“动态”,提升群众参与度:通过主题阅读活动,结合“世界读书日”“读书月”开展“家庭读书分享会”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鼓励群众分享心得,以“读书 + 解读”形式普及政策,如“社保政策读书会”解决群众 50 余条疑问。借助文化体验活动,开展书法绘画、传统节日庆祝等传统文化体验;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科学小实验”等科普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活动实现知识宣传与能力提升。此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推送电子图书等线上资源;开展“线上读书打卡”等互动活动,实现“线下活动 + 线上传播”的全覆盖。
2.3 服务延伸
基层图书馆需突破“固定馆舍”的限制,将文化宣传延伸到群众生活场景中,让文化服务“上门到家”:一是通过“流动图书馆”把文化送到“家门口”,针对偏远村落、行动不便人群开展“流动借阅”服务,用汽车、三轮车改装“流动书屋”,定期前往各村、养老院、工地,提供图书借阅、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上门送书超5000 册,解决“偏远地区借书难”问题;二是打造“嵌入式服务点”让文化融入“生活圈”,在超市、村委会、学校、快递网点等群众高频活动场所,设立“微型图书馆”或“图书角”,摆放热门图书与宣传资料,方便群众随手阅读,群众购物排队时可免费翻阅,年接待超 1 万人次,成为“最接地气的文化宣传点”。
3 优化基层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宣传的建议
3.1 强化资源保障,提升内容适配性
为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群众文化宣传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地方政府将基层图书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年均图书更新经费不低于 2 万元,数字资源采购经费不低于 1 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中央与省级文化专项补贴,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偏远地区图书馆;另一方面,需建立“群众点单”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微信群等渠道收集群众需求,按需采购图书与设计活动,避免“盲目采购”,例如当群众反映“需要电商直播知识”时,图书馆可及时采购相关图书并开展“电商培训”活动。
3.2 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服务专业性
为保障基层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效能,需从人员配置与能力提升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推动乡镇图书馆配备1-2 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级农家书屋配备兼职文化管理员,并明确其岗位职责与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培训,每年组织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不少于 40 学时的培训,课程涵盖图书分类、活动策划、政策解读、数字技术应用等内容,同时邀请市级图书馆专家、文化学者开展“一对一”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3.3 精准服务下沉,扩大覆盖范围
在群众文化宣传中,基层公共图书馆通过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同时优化服务方式提升覆盖范围。具体如下: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定制服务”,如为农民工开设“夜间阅览室”,为快递员打造“快递网点图书角”,为残疾人提供“上门送书 + 阅读陪伴”服务;在扩大服务覆盖面方面,加密流动服务频次,将“流动图书馆”服务从“每周1 次”增加至“每周 2-3 次”以覆盖偏远村落,并借助“无人机送书”等新技术,有效解决山区图书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结束语
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深入基层的文化载体,犹如滋养文化土壤的“涓涓细流”,在服务过程中展现出超越文献借阅的深层价值。通过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灵活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深化多方协同合作,基层图书馆在促进文化资源下沉的实践中,探索出了颇具成效的路径,逐步成为弘扬主流价值、传承文化根脉、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伴随全民阅读推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基层图书馆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座图书馆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就像某乡镇图书馆墙上的标语所说:“一间小图书馆,点亮一片大文化。”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化实践,正悄然汇聚成推动基层文化繁荣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 范可杰 . 群众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职工图书馆建设探析 [J]. 兰台内外 ,2023,(36):82-84.
[2] 杨丽莉 . 图书馆在群众文化工作方面的功能拓展研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4(12):138-139.
[3] 孙海波 . 新形势下基层图书馆与群众文化工作关系的构建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4(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