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学生管理创新解析

作者

陈国明

巫山县高唐初级中学 重庆 巫山 404700

新课改对初中班级管理提出从“控制导向”向“发展导向”转型的要求,传统管理中理念滞后、制度僵化、文化缺失等问题亟待破解。本文呈现的实践案例聚焦管理理念、制度设计与文化建设三大维度,为班主任提供可操作的管理范式,旨在证明生本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创新能有效激活班级生态。

一、转变班级管理理念,贯彻生本思想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需主动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将生本思想全面贯彻于管理工作中。传统管理理念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而转变后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1]。班主任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与服务者。通过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在制定管理计划和开展班级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实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价值。

比如说,在转变班级管理理念、贯彻生本思想方面,教师可以从日常小事入手。在班级座位安排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自行分配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以及与同学的相处状况,共同提出分组方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仅作为引导者,适时给出合理建议,让学生自主确定座位安排,并制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小组目标,从而改善班级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协作意识。

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与创新管理手段是落实生本思想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初中班主任应改变以往单向制定制度的方式,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 [2]。在制定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使制度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增强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和遵守的自觉性。同时,积极创新管理手段,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例如,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班级事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运用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比如说,为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次召开讨论会,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在公约里,教师可以除设置常规纪律要求外,还增设“个人成长积分”制度,涵盖学习进步、文明行为、班级贡献等多个方面。同时,教师可以引入班级管理小程序,让学生能够在线提交作业、反馈问题,家长也能实时掌握学生在校表现。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参与班级值日、帮助同学解答难题等行为,都通过小程序记录并获得相应积分,积分达标后可兑换自主选座、免写某项作业等奖励,以此提高学生遵守制度的积极性和班级管理效率。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外在体现,对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文化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同时,注重班级环境文化的创设,布置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进一步巩固生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成果。

比如说,在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上,教师可以在班级入学初期,就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文化主题,如“探索与成长”。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上,设置“知识探索角”用于展示学生收集的科学知识、历史故事等内容,打造“成长足迹墙”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活动照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探索分享会”,让学生轮流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新发现与成长感悟,举办“团队挑战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进而形成浓厚的探索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学生管理创新需将生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以民主参与打破管理权威壁垒,以制度创新构建激励机制,以文化浸润形成价值共识。这种管理范式既响应了新课改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也为解决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马鹏 .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析 [J]. 求知导刊 ,2024,(17):146-148.

[2] 张霞 . 核心素养下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J]. 天津教育 ,2023,(33):34-36.

[3] 王鹏英 .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 [J]. 学苑教育 ,2022,(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