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铜鼓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秀艳

河池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广西省河池市 547000

引言

铜鼓是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民族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铜鼓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更为珍贵,如铜鼓在祭祀、祈福、娱乐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当前,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以铜鼓为传声筒”,让铜鼓文化走进幼儿园,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坚定幼儿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以铜鼓为主题的园本课程

在开发以铜鼓为主题的园本课程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1]。对于小班幼儿,可以从铜鼓的外形入手,引导他们观察和辨别不同类型铜鼓的特征,如鼓面的形状、鼓身的纹饰等;中班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材料,如纸板、绳子等制作铜鼓的模型,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铜鼓的结构;大班可以进一步探究铜鼓的文化内涵,了解其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铜鼓音乐的独特魅力。在课程形式上,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灵活设计,采取欣赏、动手、表演、游戏等多种活动类型。如组织幼儿观看铜鼓表演的视频资料,感受铜鼓舞蹈的动感与活力;开展打击乐活动,引导幼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体验铜鼓音乐的节奏感;创编以铜鼓为道具的歌谣、律动,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铜鼓文化的趣味性。此外,园本课程还可与其他领域内容相结合,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某幼儿园在2023 年“三月三”期间,开展了“悦美三月三,铜鼓壮乡情”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参观铜鼓馆、亲子制作铜鼓、绘画铜鼓等形式,感受铜鼓艺术魅力,了解壮族“三月三”传统文化。

二、创设多样化的铜鼓文化体验活动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铜鼓文化,幼儿园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设丰富、真实的体验情境。如联络当地博物馆,请专业讲解员为幼儿讲解铜鼓的发展历史、工艺特色、文化价值等,组织幼儿参观铜鼓陈列,近距离观察铜鼓实物。参观前,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絮絮叨叨、头脑风暴等方式,梳理和分享对铜鼓的已有经验,引发参观兴趣;参观中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交流感想;参观后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记录参观体验,加深对铜鼓的印象。亲子活动是培养幼儿文化兴趣、增进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可定期举办“铜鼓文化亲子日”活动,邀请热爱铜鼓的家长、社区工艺者等分享铜鼓知识、传授铜鼓技艺。如某实验幼儿园以铜鼓为线索,开展了“探秘铜鼓之旅”,通过亲子调查、绘本分享、手工制作、舞蹈表演等活动,引导幼儿全面认识铜鼓的历史渊源、类型特征、图案寓意等,在探索过程中感受铜鼓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家长资源,引导家长成为铜鼓文化的宣传者、传播者,形成园所合力[2]。

三、依托传统节日开展铜鼓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铜鼓文化元素,是幼儿园开展铜鼓主题教育活动的绝佳契机。教师要深入挖掘本民族节日中的铜鼓文化底蕴,将其融入一日生活,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幼儿园可借助“三月三”、清明、“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铜鼓主题活动。如某幼儿园“三月三”期间开设铜鼓工作坊,请壮族工艺师现场教幼儿制作打击铜鼓;清明节组织亲子“寻根问祖”活动,探寻铜鼓在先人祭祀中的作用;“六月六”邀请苗族长者讲述芦笙与铜鼓的渊源,感受不同民族铜鼓文化的异同。节日环境创设时,可以铜鼓为主题进行装扮布置。如在室内悬挂铜鼓挂饰、张贴铜鼓剪纸,在室外竖立铜鼓雕塑、张挂铜鼓彩旗,利用环境的感染力影响幼儿。节日期间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铜鼓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如设置“铜鼓寻宝”游戏,在场地内藏匿印有铜鼓图案的卡片,引导幼儿积极搜寻并回答相关问题;开展“铜鼓接力赛”,幼儿分组进行铜鼓传递,在奔跑中感受铜鼓的乐趣;创编“铜鼓宝宝”故事,用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节日过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梳理节日活动的内容和感受,将铜鼓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线上铜鼓文化资源

幼儿园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铜鼓美术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呈现铜鼓艺术的魅力[3]。如制作铜鼓绘画、欣赏的电子图册,将铜鼓的各种造型、纹饰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展现,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引导幼儿感受铜鼓之美。通过视频资料展示铜鼓制作、表演的过程,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铜鼓的震撼力与节奏感。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地区的幼儿园开展铜鼓美术的交流互动。如组织两地幼儿开展铜鼓绘画作品网络展评活动,互相欣赏、点评对方的作品,在交流中学习不同地域铜鼓艺术的风格特点,拓宽美术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智能设备,在线搜集铜鼓美术的相关资料,相互交流分享,如某幼儿园利用“探秘铜鼓”绘本,录制成有声绘本在线分享,让铜鼓知识突破时空限制。“广西铜鼓”慕课让幼儿足不出户便可 360 度全方位欣赏铜鼓的形制之美。VR 虚拟展厅让幼儿在沉浸式场景中探寻铜鼓的前世今生。这些尝试为铜鼓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

让铜鼓文化“活”起来,融入幼儿园的方方面面,这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与文化部门协同创新,与家长社区密切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铜鼓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同时也要因地制宜,从本园实际出发,与其他主题教育相结合,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长此以往,铜鼓文化必将在幼儿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开国 . 基于地域文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分析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5,(04):190-192.

[2] 杜丽娜 . 借助齐鲁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04):211-213.

[3] 覃鑫怡 . 壮族文化资源融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2,(1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