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

鲁纪焕

河南易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进而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加强国有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其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还可以显著提升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使企业实现达成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因此,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应不断提升对会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实现优化国有资产结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保持自身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 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资产对于其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影响,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同时,随着我国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进行相关制度完善,从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满足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可以对国有资产相关程序流程进行规范,确保相关业务可以顺利开展。另外,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资产管理,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及时查明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管理内容也变得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增加。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国有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不仅要注重产品的销量和质量,还需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进而促进国有企业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此外,国有资产是人民共有的财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国有资产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损失。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明确国有资产产权划分,整合闲置资产,还可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贬值、流失。

(三) 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的顺利流通

在企业发展中,稳定的资金是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企业通过投资来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当相关产品流入市场后,企业就可以逐步实现资金回笼,从而形成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由此也可以看出,资金对于企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确保资金流通的安全、稳定。开展会计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把控企业流通资金占固定资产的比例,提高对生产成本与劳动加工的管理水平,并有效完成结余资金的清算;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完成资金核算之后,通过一系列手段完成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确保各个环节的资金都可以得到稳定落实,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定流通。

二、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开性和透明性差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在资产运营,出售,采购,盘点,价格评估等一系列的流程管理中都缺乏规范的制度,难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使用性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资产使用存在不公开,不规范,不透明的管理漏洞,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大多高层管理者是委任制的,部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原行政单位进行薪酬考核,行政单位管理观念较重,缺乏资产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与一般企业相比,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执行力较弱,没有彻底执行上级规定的国有资产申报制度。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未按照标准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制定,重要的材料和设备采购审批制度未纳入财务管理制度之中,这一问题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准确的清查相关材料和设备信息,使得国有企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缺乏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信息不透明,使很多员工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不太了解,最终造成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全员参与和全员监督的效果非常不理想。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互相监管制约的力度不足。另外,很多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不能独立的展开对预算管理部门的审查监督,互相牵制作用较弱。国有企业没有建设系统、完整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造成权责不明,导致部分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消极怠工。

(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国有企业的资产种类比较多元、专业性较强,管理难度较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实际中采用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是根据自身实际管理需求对国有资产进行统计、归集、登记,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相关数据信息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同时也无法对各部门之间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比对,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比较分散,缺乏集中性。同时,很多国有企业管理阶层都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归入财务信息系统,在财务系统进行资产信息入账,资产折旧等简单操作。因为没有科学引入资产管理系统,不能实现对资产使用情况的有效追踪管理,致使有的资产得不到利用,长期闲置。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间沟通不顺畅,国有资产相关数据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报表数据存在较大重复性,无法对国有资产状况进行整体、准确掌握。

三、内控视角下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要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国有资产的整体管理工作,提升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率。首先,可以听取相关资产管理专业人士的指导建议,全员共同参与,围绕国有资产管理这个工作核心,探讨研究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问题,借鉴引用相关管理制度建设的成熟经验,经过客观科学的分析,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其次,结

合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创新改良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公共服务效率质量的共同提升。最后,严格保障系统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对制度的细节详细说明,必要时进行相关制度的补充。建立专门的企业资产管理台账,对资产进行精准会计核算,详细准确的记录国有资产数据,有效管理资产

台账。对不同规格和种类的国有资产划分标准进行分类规整,为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在固有企业资产台账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相关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使用和损耗信息发生变动时,必须及时做好记录,防止遗漏造成账实不符,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完成对国有资产的有序管理。

(二)完善资产管理的考核体制

国有企业应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将资产的采购以及处置权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沟通,对于需要处置的资产处理问题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开会研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还有些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沟通不协调,不顺畅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缺乏责任意识。国有企业应完善各项考核指标,并与工资挂钩,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的责任心,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资产管理的关联性。另外,国有企业还应建立连带责任的考核体制,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应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监管不力的连带责任,从而提高部门内部之间工作人员的沟通意识,进而加强国有资

产管理效率。第四,国有企业还应完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评价”功能,完善定性、定量指标体系,进而对国有资产管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实现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国有资产报表和考核报告具有溯源性、真实性、准确性。

(三) 加强内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资产信息共享系统平台,健全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相关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要求在平台上输入资产的相关信息,并有效对接决算和核算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的高效互通共享,让相关部门在系统平台上能够便捷的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资产信息的远程交流共享,用更加便捷的方式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为资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还可以利用系统平台建立资产信息数据库,对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避免手工操作中,人为因素引发的管理漏洞,既可以保证平台资产信息和实际情况相符,还方便了相关信息使用者查询和了解资产情况,提高资产管理的价值和质量。从而确保国有资产数据信息既可以实现共享,还可以确保各岗位间国有资产相关数据信息及时传递,进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可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的取得、使用缺乏监管,国有资产闲置与流失,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亟需优化、调整、完善。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升级,资产管理作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加以重视。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取得、使用监管,提高国有企业资产利用率,完善考核体制,从而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亚莉 .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J]. 中国市场 ,2020(20):98-99.

[2] 陈云健 . 基于内控视角下国有资产管理的探究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19):47-48.

[3] 舒冬乔 . 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J]. 今日财富 ( 中国知识产权 ),2020(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