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徐子涵
威海鸿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威海 264200
引言
建筑工程招标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标人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吸引承包单位进行公平竞争,并从中选择条件优越的投标人完成工程任务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遵循招投标原则及其实施条例。建筑工程作为各行业的基石性项目,涉及的交易金额庞大,事关民生大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招投标管理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信息化水平较低、运作可靠性低等问题逐步暴露,因此需对承建单位的相关行业经验、建成交付质量及配套设施服务等维度加强风险管控,以保证工程质量。
1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质量控制严格、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关键。通过招投标这一过程,建筑项目的发包方能够广泛吸引并精心筛选出那些具备相应资质、技术实力雄厚、管理体系规范且报价合理的承包商参与项目竞争,从而为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有效防止了行业垄断和低价恶性竞争的发生,切实保障了市场各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招投标过程中的透明化操作机制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了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从经济层面,招投标管理还有助于发包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多家单位的竞标报价,发包方能够充分比较并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承包商,从而实现节约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同时,招投标也为承包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争取项目机会的平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
2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陪标现象
陪标现象作为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尤为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陪标现象通常表现为某些部门或个别决策者滥用职权,将本应公开竞争的建设工程项目私下内定给特定的施工单位,而其他参与投标的单位仅作为陪衬走过场。这种做法不仅严重违背了招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还极大损害了潜在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秩序。更严重的是,陪标现象通常与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权,为特定企业或个人谋取私利,既扭曲了资源配置,阻碍了优秀企业的发展,又给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2.2 定标阶段的风险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定标阶段,虽然招投标双方已基本确立合作关系,但在合同履约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方面,部分合同起草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合同条款存在逻辑矛盾、内容含糊或缺乏完整性,导致招投标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分歧。若合同未能具备法律效力,履约保障形同虚设,极易演变为双方纠纷与诉讼。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周期长、投入大,容易受到宏观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波动及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冲击。例如,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的价格发生波动,远超合同定价,导致成本大幅攀升,甚至引发投标人资金链断裂。若合同未能事先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招投标双方可能因利益分配问题而发生矛盾。
2.3 信息不对称
风险信息不对称如同招投标过程中的迷雾 , 严重阻碍了公平竞争的阳光。当招标方掌握项目详情而投标方获取信息受限时 , 这种不对等直接导致投标决策的盲目性。投标方可能因关键信息的缺失,如项目具体需求、预算范围、评标标准等 , 而无法精准匹配自身资源与项目需求, 造成投标策略失准, 甚至错失良机。长期而言, 信息不透明会损害市场竞争机制 , 使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 优质企业可能因信息壁垒而被排除在外, 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3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控制措施
3.1 完善招投标机制
一方面,构建统一规范的制度框架。全面修订与细化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新兴领域法律空白。例如,针对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型项目招投标,明确特殊要求与规范,确保各类项目招投标都有明确的法律指引。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招投标文件模板,明确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填写规范,减少因格式不统一、内容不明确导致的争议,提高招投标效率。另一方面,优化公正透明的招投标流程。搭建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实现招投标全流程在线操作,同时,提供在线答疑、异议投诉处理等功能,方便各方沟通交流,提高招投标透明度。
3.2 定标阶段的控制措施
定标阶段是风险集中爆发的关键阶段,合同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影响项目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在合同风险的控制上,应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招标人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办法,由预算部门负责工程类合同,综合部门管理非工程类合同,并对合同条款进行全方位审查。在合同签订前,应对投标人的资质、履约能力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符合合作要求。合同条款必须使用专业、明确的语言,对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权责划分及奖惩机制做出具体规定,避免模糊表述为未来纠纷埋下隐患。招投标双方都应重视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提前设计灵活的应对机制。招投标双方可以在合同中设置合理的价格浮动条款或风险分担机制,以应对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变化。
3.3 强化信息透明度
强化信息透明度作为提升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效能的核心策略之一 ,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 , 电子化招投标平台的搭建和应用 , 无疑是对传统招投标模式的一次革新。该平台通过集成化的信息服务 , 实现了从招标公告发布到中标结果公示的全链条透明化管理 , 确保信息的公开公正 , 是打破地域壁垒、缩短信息传递时差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 , 电子化平台的即时共享特性 , 意味着从资格预审的详细要求到招标文件的每一项技术规格 ,再到最终的评标结果 , 所有关键节点的信息都能被实时更新并广泛传播。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信息的受众范围 , 还确保了所有潜在投标人能基于相同的信息基础做出决策 , 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正如“中国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所展示的那样,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联网不仅提高了效率 , 更在源头上遏制了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不公平现象。为了深化透明度 , 平台设计应更加人性化 , 引入互动交流模块。这一模块使得投标方能够就招标文件中的疑问或模糊之处直接向招标方发起询问 , 并得到及时反馈 , 有助于在正式提交投标文件之前消除所有不确定性 , 确保投标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再者 , 平台还需集成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 比如电子签章和加密传输 , 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 防止信息篡改和泄露 ,为招投标活动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这些技术的应用 , 不仅增强了数据的可信度 , 也使得整个招投标流程更加规范化、可追溯 ,从而大幅大大提升了公众对于招投标过程的信任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后期质量、进度和造价。为了确保整个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必须对招投标阶段实施严格把控,全面剖析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遏制,以确保招投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雪 . 建筑工程投标管理风险隐患防范至关重要 [J]. 中国商界,2024(1):19- 21.
[2] 邹颖.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N]. 新乡日报,2024- 07- 09(3).
[3] 杨中平 .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风险及预防策略分析 [J]. 市场周刊,2024,37(18):65-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