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金具能耗与节能措施解析

作者

常向东

山东鲁能光大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济宁市 272000

引言: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降低电网运行单位能耗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识别电力金具的主要能耗环节,并采取系统性的节能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输电线路整体能效管理,而针对电力金具本体的节能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微观材料属性与结构参数出发,结合运行工况与维护实践,系统探讨其节能潜力及技术路径,为相关设备的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1、影响电力金具能耗的因素

1.1材料选择与导电性能

材料构成电力金具能耗的基础要素,具备高导电性材料的金具可降低接触电阻与焦耳损耗。铜与铝合金应用广泛,导电性能优异且成本平衡,不同场景下抗腐蚀能力、机械强度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选材不当,导电率偏低或易氧化腐蚀,运行中产生额外电能损失;热稳定性直接影响散热效率,导电性能优化有效降低电流传输损耗,整体能效提升显著,材料筛选构成能效优化的核心环节。

1.2结构设计与接触可靠性

结构设计决定电流传输路径与接触界面稳定性。科学的结构布局能最大程度抑制接触电阻,实现能量损耗最小化。接触面积不足或压接强度不够,局部过热问题出现,接触电阻攀升显著,设备能耗随之剧增;散热路径设计缺陷直接削弱热传导效率,界面长期稳定性更成为影响能效的潜在因素。

1.3运行环境

环境参数对电力金具能耗存在显著效应:温度升高时,金具电阻值可能随载流升温增大,致使能耗水平提升,高湿环境下易产生表面氧化层与电晕放电现象,提升无功功率损耗,盐雾或粉尘等污染物覆盖材料表面时,形成绝缘薄弱区,引发漏电流并加速材料老化进程,环境变量存在不可调控性,采取疏水涂层、抗腐蚀合金及周期性污秽清理等手段可弱化环境影响。

1.4运行维护水平

运维质量构成电力金具全寿命周期的能耗管控要素:材料性能与结构设计达标前提下,安装工艺不规范或运维疏漏仍会引发异常能耗,压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接触电阻异常升高,运维期内缺少周期性紧固检查,氧化腐蚀与污秽积聚现象逐步累积,产生额外电能损耗,常规维护手段存在监测盲区与滞后性,采用无线测温装置与振动声学检测技术,可实施早期隐患识别。

2、电力金具节能措

2.1材料与工艺改进

电力金具的节能效能受材料与工艺迭代的直接影响,导电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成为首选方案。紫铜电导率达58MS/m(兆西门子/每米),常规铝合金材料仅为35MS/m量级。同等电流载荷工况中,铜质构件产生的I²R损耗较铝合金减少约四成,在传输100安培电流时,铜材产生的焦耳热损耗具有显著优势。

铜密度达8.9g/cm³,铝合金则为2.7g/cm³。调整截面积参数后,选用Φ12mm铜杆代替Φ16mm铝杆,体积缩小仍能维持电阻稳定,兼顾节能需求与结构轻量化。

高湿盐雾环境测试显示,未处理铝合金表面经500小时侵蚀后电阻增幅达两成,但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同类型材料电阻增量仅为5%,表面防护技术对于抑制能源损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2结构优化

在电力金具节能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结构优化具备决定性影响,科学的设计方案不仅削减接触电阻、还能增强散热效率,最终显著抑制能量损失。接触面积规划必须满足基本导电需求,典型楔形压接金具的接触区域低于120mm²时,对应电阻数值可达2.5×10⁻⁴Ω;当面积提升至200mm²以上,电阻值锐减到1.0×10⁻⁴Ω范围,损耗降低幅度突破[1]。

散热系统改良构成关键研究方向,高负荷工作状态下,温度上升趋势显著加剧电阻增量,100A电流持续运行时,装配2mm厚度、10mm间隔散热鳍片的金具,其稳定温度比常规光滑表面型号低12℃,这既削弱了电阻的温度敏感性,又延长了材料的服役周期。

紧固结构升级带来显著效益,传统螺栓连接在50N·m扭矩缺失条件下运行六个月,接触电阻增幅接近30%;配置自锁型双螺母装置后,即便面临风力振动与热胀冷缩干扰,电阻波动幅度被严格限制在±5%区间。

2.3安装与维护管理

电力金具能耗的长期表现受制于安装与维护管理质量,压接金具施工过程中施加压力不足12kN易使接触电阻攀升至2.0×10⁻⁴Ω,满足20kN标准压力时电阻值则低于1.2×10⁻⁴Ω,此时能量损耗降低近40%。螺栓紧固力矩须精确控制在50-60N·m范围内,力矩不足引发结构性松动,过量施力则造成金具形态改变,两类偏差均会加剧电能消耗与设备故障概率。

周期性维保措施显著改变金具能耗特性,研究证实缺乏维护的设备运行满36个月后接触电阻均值增长25%,采用年度巡检配合红外测温技术可将该增幅限制在5%内,高湿度或盐雾腐蚀环境下金属表面覆积层达0.2mm时,电子流分布失衡引发15-18℃局部过热,加速材料劣化进程,实施定期表面清理与防护层修复可有效抑制这类能量损失。

集成智能监测技术拓展了节能维护维度,部署温度传感器与电阻监测模块后,系统持续追踪金具工作参数,监测到温升突破80℃或电阻值偏离设定区间±10%立即触发预警机制,这种主动式维保模式在延缓设备老化周期的同时,规避了非计划断电造成的经济风险[2]。

2.4智能化与新技术应用

电网智能化进程推动电力金具节能手段从被动改进升级为新技术融合,智能监测技术赋予金具状态实时掌控能力,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0.2℃)在线监控表面温度参数,温升超过85℃或接触电阻>2.0×10⁻⁴Ω触发预警机制,及时执行降载检修操作以减少能耗。

首先,智能化数据分析平台整合电流、电压与环境参数构建能耗模型,某试点项目部署10套监测单元实现35kV配电线路实时追踪,年度运行数据揭示7处异常点位:3例接触电阻超标、4例表面污染引发漏电流增量,整改后线路年损耗降低[3]。

其次,新材料与新工艺协同提升节能效能,石墨烯涂层使金具电导率提升15%,耐腐蚀性增强2倍,机械连接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夹具,60~70℃温度区间产生自收缩效应,恒定接触紧密度条件下接触电阻波动幅度≤±3%,自适应特性抑制热胀冷缩导致的能量损失。

最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模型与现实数据动态交互体系,模拟200A、400A负荷及-20~50℃环境变量下的能耗曲线,运维决策与节能策略获得多维数据支撑。

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金具作为电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构件,其运行能效直接关系到输配电系统的整体能耗水平。通过对其材料性能、结构特征、环境适应性及运维方式的深入分析,可明确能耗形成机制与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高导电新材料、优化结构参数、提升连接可靠性及实施智能化监测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运行电阻损耗,提升设备热稳定性与服役寿命。研究表明,系统性节能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王跃龙.浅析降低医院电力能耗[J].电力设备管理,2024(2):237-239.

[2]梁迎新,梁鹏,张超勇.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钢铁企业电力能耗预测[J].工业工程,2025,28(3):116-123.

[3]田瑞端.基于自编码器的电力能耗异常监测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5,66(2):102-104,108.

作者简介:常向东 1972.9.12 男 汉 山东省济宁市 专科 副总经理 山东鲁能光大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电力金具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