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

李翠珍

贵阳市贵安新区党武镇民族小学 550025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小学阶段是传承文化的关键时候。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传统文化的材料,像汉字、成语、古诗、民间故事等,这些既是学语言的材料,也是传承文化的纽带。不过,现在有些语文教学只看重教知识,不看重渗透文化,学生虽然能背古诗、认汉字,却不一定懂背后的文化意思。所以,研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怎么有效渗透,让学生在学语文时 “ 摸到” 文化、懂文化、爱文化,对培养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孩子很重要。

一、从语言文字溯源,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根基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 “ 活化石” ,每个汉字的样子、读音、意思都带着历史故事和文化密码。小学语文教识字,不能只停在 “ 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思” ,更要引导学生找找汉字的起源和变化,懂它背后的文化意思。这样从 “ 字” 到 “ 文化” 延伸,能让识字变得有意思,还能帮学生建立 “ 汉字和文化” 的联系,打下文化认知的基础。

教《姓氏歌》时,以前大多是让学生认 “ 赵、钱、孙、李” 这些姓,背歌谣。为了渗透传统文化,老师设计了 “ 找姓氏根源” 的活动:

看字形找根源:展示 “ 姓” 字的甲骨文 —— 由 “ 女” 和 “ 生”组成,告诉学生 “ 姓最早和母系社会有关,代表从妈妈那里来的家族符号” ,让学生明白姓和古代社会结构的关系。

讲姓氏背后的故事:对 “ 赵” 姓,讲 “ 赵姓来自古代的赵国” ;对“ 孔” 姓,简单说一下 “ 孔子和儒家文化” ,让学生知道姓背后的历史。

自己动手体验:让学生查查自己的姓有什么故事,比如 “ 我的姓来自哪个朝代?有没有有名的历史人物?” 上课的时候,学生分享 “ 张姓来自黄帝的孙子‘ 挥’ ,他发明了弓箭” “ 王姓在古代多和帝王、诸侯有关”等发现,在识字时自然接触到历史文化。

这样教下来,学生不仅记住了姓的写法和读音,还懂了 “ 姓是家族的印记,也是历史的传承” ,让识字教学成了渗透文化的开始。

二、借经典故事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汲取文化智慧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故事,像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是传统文化的浓缩,里面有古人的智慧、美德和价值观。教阅读的时候,老师不能只停在 “ 懂情节、学字词” ,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里的文化意思,比如人物品质、做人道理、民族精神等,让学生在故事里感受文化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曹冲称象》是体现古人智慧的经典故事,教的时候可以这样渗透文化

看情节里的文化:学生懂了 “ 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重” 的智慧后,问 “ 为什么曹操的儿子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引导学生想 “ 古代重视教小孩子知识” “ 古人善于变办法解决问题” 这些文化现象。

补充类似的故事:加一些 “ 司马光砸缸” “ 文彦博树洞取球” 等故事,让学生发现 “ 古代小孩的智慧故事里有‘ 变通’ ‘ 冷静’ 的文化基因” ,再联系生活讨论 “ 遇到难题时,怎么像曹冲一样想办法” 。

链接历史背景:简单说一下 “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 ,说明 “ 这个故事来自《三国志》,是真的历史记录” ,让学生知道 “ 经典故事大多来自历史,是古人生活和智慧的记录” 。

学生在理解故事时,不仅学到 “ 遇到事情要动脑筋” 的道理,还感受到 “ 中华民族重视智慧、善于创新” 的文化传统,让阅读成了文化慢慢渗透的过程。

三、以生活习俗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浸润文化情怀

传统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生活的习俗、礼仪和情感。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文化,需要走出课本,结合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感受文化的温度。这种 “ 和生活结合” 的渗透方式,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 “ 文化就在身边” ,从而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培养对文化的感情。

教 “ 传统节日” 这个主题时,可以围绕 “ 春节” 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

把课文和生活连起来:结合课文里 “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的内容,让学生说说 “ 自己家怎么过春节” ,比如 “ 奶奶会包饺子” “ 爸爸会贴福字,还要倒着贴” 。

懂习俗背后的文化:解释 “ 贴春联是为了赶走坏东西、迎来福气”“ 福字倒贴意思是‘ 福到了’ ” “ 年夜饭要全家聚在一起” ,让学生懂习俗里的美好愿望。

动手体验文化:组织 “ 写春联、剪窗花” 活动,学生用毛笔写简单的 “ 福” 字,用彩纸剪 “ 鱼” “ 福袋” 等图案,感受 “ 书法、剪纸是传统艺术” ;布置写 “ 年夜饭菜单” ,让学生记下 “ 妈妈做的红烧肉代表‘ 红红火火’ ,鱼代表‘ 年年有余’ ” ,在实践中懂 “ 饮食里的文化意思” 。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再觉得 “ 春节” 只是 “ 放假、吃好东西” ,而是懂了 “ 它是家人团圆、辞旧迎新的文化符号” ,让生活实践成了传承文化的载体。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要根据课本、结合学生情况,找到 “ 学语言” 和 “ 传文化” 的结合点。从《姓氏歌》的汉字根源,到《曹冲称象》的智慧理解,再到传统节日的生活体验,这些例子说明:当文化渗透和识字、阅读、实践等语文活动自然融合时,学生才能真正 “ 看到” 文化、懂文化、爱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云玉.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J]. 家长, 2025,(21): 108-110.

[2]王冬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J]. 天津教育,2025, (20):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