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书证融通应用
崔鹏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100
1. 引言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物联网系统的技术人才。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书证融通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论,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要求的实践能力高度契合。本文探讨如何将书证融通融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单片机技术》、《自动识别与传感器技术》和《无线组网技术》中的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书证融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
2.1 书证融通的内涵
书证融通的核心在于将理论知识(“ 书” )与实践技能(“ 证” )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 做中学” 、“ 学中做” 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强调知识的“ 应用性”和“ 转化性” ,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2 书证融通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而言,书证融通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 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激发学习兴趣: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 培养创新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增强就业竞争力: 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单片机技术》课程中的书证融通实践
3.1 课程概述
《单片机技术》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应用开发等内容。该课程为后续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奠定基础。
3.2 书证融通的实践方法
• 项目驱动教学: 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例如:
•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利用单片机控制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实现智能家居的功能。
• 电子时钟设计: 基于单片机设计电子时钟,显示时间、日期等,并具备闹钟功能。
• 实验设计: 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
• GPIO 控制实验: 学习单片机 GPIO 的控制,控制LED、按键等
• 中断实验: 学习单片机中断的使用,实现定时器、外部中断等功能。
• 串口通信实验: 学习单片机与PC 机或其他设备之间的串口通信。
• 引入仿真软件: 利用 Proteus 等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和程序的仿真,降低实践成本,提高实践效率。
•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增加新的功能,优化系统性能等。
4. 《自动识别与传感器技术》课程中的书证融通实践
4.1 课程概述
《自动识别与传感器技术》主要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和应用,以及自动识别技术,例如条码、RFID 等。该课程是构建物联网系统感知层的基础。
4.2 书证融通的实践方法
• 传感器应用实验: 设计各种传感器应用实验,例如:
• 温度传感器应用: 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并在 LCD 或 OLED上显示。
• 光敏电阻应用: 使用光敏电阻检测光照强度,控制LED 灯的亮度。
• 红外传感器应用: 使用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活动或障碍物。• 自动识别技术实践: 设计自动识别技术实践项目,例如:• 条码扫描系统: 使用条码扫描仪扫描条码,并将条码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RFID 读写器应用: 使用RFID 读写器读取RFID 标签的信息,或向RFID 标签写入信息。
• 传感器与单片机的结合: 将传感器与单片机结合,设计更复杂的物联网应用。
5. 《无线组网技术》课程中的书证融通实践
5.1 课程概述
《无线组网技术》主要介绍各种无线组网技术,例如 Zigbee、Wi-Fi、蓝牙、LoRa 等,该课程是构建物联网系统网络层的基础。
5.2 书证融通的实践方法
• 无线通信模块应用: 使用各种无线通信模块进行点对点或多点间的通信实验,例如:
• 蓝牙通信实验: 使用蓝牙模块进行单片机与手机或PC 之间的通信。
• Wi-Fi 模块应用: 使用 Wi-Fi 模块将单片机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或数据上报。
• Zigbee 组网实验: 使用Zigbee 模块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 物联网平台接入: 将数据上传到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分析。
• 构建小型物联网系统: 将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结合起来,构建小型物联网系统,例如:
• 环境监测系统, 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平台。
• 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对家庭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6. 基于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
6.1 课程目标与内容优化
• 明确课程目标: 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各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 更新课程内容: 根据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对新兴技术的介绍,例如NB-IoT、5G 等。
• 优化实践内容: 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验项目、案例分析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动手能力。
6.2 教学模式改革
• 项目驱动教学: 在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以项目为中心,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案例教学: 结合物联网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翻转课堂: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6.3 考核方式改革
• 多元化考核: 采用两种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
6.4 师资队伍建设
• 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物联网技术。
•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 鼓励教师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并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
• 邀请行业专家: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引入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结论
书证融通是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单片机技术》、《自动识别与传感器技术》和《无线组网技术》等课程中,采用书证融通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行业培育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