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关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提升

作者

刘萍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满井镇初级中学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是历史教育的重点方向,是顺应时代变革的制胜抓手,如微课,以短小精趣、用途多样、取用便捷而备受师生推崇。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可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历史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历史教育目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专项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一、加强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在该年龄阶段接触的信息增加,思维能力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而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正确的方法,同时在习惯上也存在着错误,比如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不容易专注等,这使其在学习中无法提高自身的效率,也难以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达不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更充满热情,使其学习效果加强。教师可借助教材文章中的故事,提出相应的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也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图片、文字及音频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使教学的趣味性增加,也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关于秦朝统一中国相关的电影预告片,使其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先找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绘本,介绍故事封面与人物,使学生观察图片来预知故事情节。之后,可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之后明确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为正式学习建立基础。教师还可将课文与绘本结合起来,使学生结合图画来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融合信息技术,优化学科的融合

跨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与局限,促进学科教学的全面优化。以“ 抗美援朝” 教学为例,本人携手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在高科技教学环境中,利用PPT 多媒体展示,生动阐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起因及进程,并深入介绍了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光辉事迹,辅以上甘岭战役的影视资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历史共鸣。随后,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将个人感兴趣的抗美援朝故事、英雄形象等元素融入其中,实现了个性化表达与知识分享。这些由学生自主创作的网页作品,经打印展示后,成为课堂讨论的新焦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促进了学生间关于抗美援朝历史的深入交流与理解,引导学生探索多样化的情感表达途径。此外,为丰富学习体验,本人还特邀音乐教师参与,以抗美援朝为主题,引导学生参与歌曲创作活动。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还通过记录创作过程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转化为可共享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立体的学习路径。

三、串联零散知识,驱动学生发展

初中历史教师要试着通过微课的模式去帮助学生、督导学生、牵引学生,让学生在处理形形色色的历史学习问题后,能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又能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本质的发展。教师要用微课的模式去驱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串联起零碎的知识后,能收获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摒弃被动的模式,用更加积极的状态处理好历史学习任务,收获满满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时,教师要试着把相关的课程问题和课程障碍,用微课的形式,逐步为学生加以消除,又能在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后,建立起更深刻的学习体系,让学生能消除自我的负面消极的状态,继而让学生在处理问题和难题后,能障碍更丰富的课程体系,继而让学生在克服短板后,成为一个更为积极的个体,在历史的学习舞台上,走向更美的风景。教师要让学生对于秦统一中国的知识产生相应的认识,继而用睿智的思维去处理难题,克服阻碍,同时让自我的历史能力得到本质的突破和提高。教师要具备教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听课后也能品味到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扩大学生历史知识学习面,优化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创新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出满足其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位学生有效成长并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 莉 敏 .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有 效 性 [J]. 文 理 导航,2024(1):25-27.

[2]王艳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