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通信工程光缆传输线路施工技术研究
李宁旺 鲁彩娥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 541004;2.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5G 信息应用逐渐普及,让电子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现阶段,有线电视想要进一步与智能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则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基础建设。光缆作为主要传输工具,其能够通过传输的形式让相关人员接收到信号,所以光缆的布置和维护影响其自身整体的传输效果。不过目前来看,在普通城市中光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较多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善,并加强其维护工作。
1 新型光纤及传输系统研究背景
为满足容量增长需求,相干通信主要通过提升单波速率与多波段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传输容量。在工业界,采用130GBaud 器件的400Gbit/s 传输系统可实现从数据中心互联(DCI)到超长距骨干网的全场景覆盖,而800Gbit/s 和1.2Tbit/s 传输系统仅可支撑几百千米或单跨段传输。要实现更高速率的长距离传输,需要将光电器件带宽提升至 200GBaud 以上,并在光电器件、封装等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同时,随着单个波长占用的带宽增加,扩展“ C′+L′′ 波段成为400G 时代的重要特征,更高速率的下一代系统则需要引入更多波段以保证容量提升。然而,多波段系统将面临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引起的性能劣化问题,且需要开发新波段的相关配套器件。因此,未来通过高速率与多波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容量需要克服诸多挑战。空分复用光纤和空芯光纤作为两种新型产品,代表了光纤技术的两种发展路径。其中,空分复用光纤通过增加单根光纤的物理通道数来提升单根光纤的容量;空芯光纤则通过引入新型光纤结构,突破了传统的传输介质和信号传输理论的限制,不仅具备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潜力,还兼具低时延的传输特性。
2 基于现代通信工程光缆传输线路施工技术
2.1 施工前复测作业
为保证光缆传输线路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在施工环节开始前,要对现场作业环境参数进行精准复测,以获取更加稳定、科学的参数内容,从而保证后续施工体系都能有序完成。一是对光缆线路的走向、敷设处理方式、周围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线缆结构的接头位置等信息进行汇总,保证相关信息数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更好地维系整体施工作业的安全水平。二是对光缆结构穿越障碍物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利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关键地段进行处理,避免安全隐患问题对综合作业产生的影响。三是复测路段的地面距离、光缆结构杆位、杆长、杆型,以及具体的杆距,从而保证后续光缆传输线路施工作业能严格依照设计方案逐步开展。一般而言,基本杆距要控制在 50m 左右。四是在确定具体拉线位置后,就要复核拉线数量,并结合设计内容核对接头的相关位置,确保统一化施工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五是要结合周围环境情况的变化状态对设计标准予以校准和管理,保证后续施工作业能严格依照设计流程逐步落实。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完成技术交底后,严格执行具体施工规范,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满足预期。六是对光缆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加强对几何性能、机械性能、反射峰值和传输性能的评估处理,利用测试结果了解具体参数指标是否匹配安全作业规范,更好地维系整体作业的安全性,确保合理控制作业体系。
2.2 多芯光纤应用需要合适的场景推动
一是加快高集成度多芯放大器的研究,拉大多芯光纤系统与多根光纤系统之间的优势对比。二是优化扇入扇出器件的衰减性能与体积,降低衰减与纤芯间损耗均匀度,减少器件对传输距离的影响,并增加与现有盘纤盒的适配性。三是对于数据中心短距离(SR、DR)传输场景,开发光纤接入端口为多芯光纤的用户侧模块,彻底实现数据中心内部高密度布纤。上述问题均从技术角度出发,还应充分考虑多芯光纤的成本问题。为推动多芯光纤的广泛应用,产业界应积极探寻并拓展与多芯光纤适配的应用场景,以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赢。
2.3 空芯光纤长距离批量应用仍要应对诸多挑战
空芯光纤的低损耗、低非线性、低背向散射、低色散、大带宽和低时延特性,在低功耗、长距离、大容量以及低时延传输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一是须优化单根光纤低损耗波段的覆盖范围、减少吸收峰强度以及提升单根预制棒拉丝长度,实现光纤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二是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光纤相关参数测试方法及光纤本身的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几何尺寸、衰减系数、有效模场面积、模间干涉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测试技术,以及光纤寿命模型的构建与环境特性的全面分析。三是鉴于空芯光纤结构的多样性,亟须通过标准化工作进行引导和规范,以确保各类空芯光纤产品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促进技术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四是须解决部署运维中快速便捷熔接、熔接点与链路损耗检测等关键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通信工程光缆传输线路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维系光纤通信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必须要依照设计方案严格依照规范流程开展具体作业内容,共同维系综合化管理水平,保证光缆传输线路作业的稳定和安全,为通信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浅谈光缆线路通信系统工程传输设计及其光纤选择[J].通讯世界,2019,26(05):115-116.
[2]林睿,徐自闲,田霖,等.远距离通信传输网络中的光缆线路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01):110,117.
[3]郑明亮.试论光纤通信工程中的光缆线路敷设技术[J].通讯世界,2023,30(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