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徽风皖韵进课堂: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研究

作者

杨凯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汴河路校区)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语言技能传授,更肩负着“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的时代使命。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跨文化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当前的英语教材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英语表达却常常“ 失语” 。安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等多元交融的“ 徽风皖韵” ,这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素材。将这些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英语课堂,不仅是落实新课标“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途径。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融合模式,让徽风皖韵吹进英语课堂,让安徽学子成为家乡文化的英语代言人。

二、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1.落实新课标要求,深化文化意识培养: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 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理解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是进行跨文化比较与交流的基础和前提。

2.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文化现象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求知欲。将黄山、徽派建筑、黄梅戏、文房四宝等元素引入课堂,能将抽象的英语学习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化探究,极大提升学习兴趣。

3.增强文化自信,奠定跨文化沟通基石: 只有深刻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不卑不亢。用英语学习和传播安徽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在未来与世界对话时,既能“ 引进来” ,更能“ 走出去” 。

三、 “ 三维度四环节” 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构建了“ 三维度四环节” 教学模式,旨在系统化、常态化地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

(一)三个核心维度

文化认知维度: 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徽地域文化的内涵、历史与价值。

语言应用维度: 目标是让学生围绕文化主题,学习并运用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型和语篇进行表达。

素养提升维度: 目标是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二)四个教学环节(以人教版九年级 Unit 7 “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为例)

本单元涉及规则、传统与自我选择,恰好可以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结合。

第一环节:主题切入(Theme Introduction)

教师播放一段英文介绍的黄山或宏村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随后提 出问题:“ Our hometown Anhui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landscapes and profound culture.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modernize ancient Huizhou buildings to attract more tourists?” (我们是否应该被允许对古徽州建筑进行现代化改 造以吸引更多游客?)

此问题将单元语法“ should be allowed to” 与真实的本地文化争议相结合,瞬间点燃课堂辩论,自然引入主题。

第二环节: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

知识建构: 教师提供关于徽派建筑(Huizhou Architecture)的英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核心词汇,如:horse-head walls(马头墙), white wallsand black tiles(白墙黛瓦), carving techniques(雕刻技艺)等。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探究不同主题,如 Group A: The wisdom of HuizhouArchitecture (防风、防火、防盗); Group B: The cultural symbols in the carvings(“ 孝、悌、忠、信” 的故事)。学生需要从提供的多模态资源(文本、视频、图片)中提取信息,并用英语整理。

第三环节:创意表达(Creative Expression)

这是语言输出和文化内化的关键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以下任一任务:

扮演小导游: 制作英文导览词,为“ 外国网友” 视频介绍宏村。

设计英文宣传册: 为西递村设计一款图文并茂的英文旅游宣传册。

撰写倡议书: 就“ 保护古村落” 话题,写一封给市政府的英文倡议信,运用“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句型提出建议。

此环节融合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Presentation & Evaluation)

各小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评价标准(Rubric)需包含:文化内容的准确性(Content Accuracy)、语言运用的流畅度(Language Fluency)、创意与合作(Creativity & Cooperation)。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实现“ 教-学-评” 一体化。

四、 实践反思与展望

在实践中,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空前高涨,为了完成项目任务,他们主动查阅资料、练习表达,语言应用能力在真实语境中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用英语重新“ 发现” 家乡的过程中,眼神里充满了自豪感。

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对教师自身的地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需要系统开发一套适合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徽文化英文读本或资源包。

展望未来,地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应是零星的点缀,而应成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我们可以围绕“ 山水安徽” 、“ 人文安徽” 、“ 非遗安徽” 、“ 美食安徽” 等模块,开发出系列化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构建更具安徽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体系,真正让英语课堂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沃土。

五、 结语

将徽风皖韵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是一次深刻的教学理念变革。它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让学习回归生活、回归文化本源。本文所提出的“ 三维度四环节” 模式,旨在提供一种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路径。作为安徽的英语教师,我们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本土文化的传播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的一代新人,既能以开阔的视野接纳世界,更能用流利的英语向世界自信地介绍:“ This is my hometown, this is Anhui!”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王蔷.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8).

[3] 束定芳. 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