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模式探索
王晓燕 张翔
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混合所有制成为提升国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化改革的潮流中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2015 年9 月,国家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性文件,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2015 年成为国企改革的加速落实之年。与此同时,如何在混合所有制框架下实现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确保党的领导与市场机制有效衔接,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关键问题。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党建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了国有资本的封闭运行格局,引入了非公资本与市场机制,使得企业治理结构更加复杂,治理主体更加多元。这种背景下,党建工作面临从“国有独资体制下的组织嵌入”向“多元资本企业中的政治引领”的功能转型。原有的党组织设置方式、运行机制、议事规则和权责关系,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往往出现制度不适或效率下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非国有出资方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将其视为“行政干预”,对企业战略决策形成制约,影响党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国企党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又要探索适应现代治理结构的运行模式,实现“融得进、立得住、发挥好”。
从政策层面来看,2015 年 9 月,国家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性文件,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2015 年成为国企改革的加速落实之年。此后的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是改革的首要原则,并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体现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法定地位的制度安排。这不仅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出规范要求,也对党组织在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层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中的现实困境与典型做法
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众多推进党建与治理融合的制度性举措,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与矛盾。一方面,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股权多元化导致决策主体复杂化,党组织在议事决策中的作用容易被边缘化,甚至与董事会、经营层之间出现权责重叠或运行不畅的问题。部分非公股东担忧党建机制影响市场效率和企业独立性,缺乏对党建价值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的职能发挥。另一方面,部分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对党建工作的理解仍停留在“宣传”与“活动”层面,缺乏深入治理核心的制度设计与路径规划,导致“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
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企业探索出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做法。例如,在部分混改央企中,党组织被明确纳入公司治理架构之中,参与“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并在党委与董事会之间建立起议事协调机制,确保重大事项的政治方向与市场行为保持统一。又如,有些企业创新实施“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决策+总经理执行”的闭环制度安排,实现党组织决策与公司章程的高效对接。此外,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交叉任职、双向考核机制也使党建工作从“外围”走向“中枢”,在重大项目推进、风险管理、合规运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引导和监督作用。这些探索为实现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实证参考。
三、融合机制下党建工作嵌入治理结构的有效路径
要推动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现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必须在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与机制重构。一方面,应通过法律制度将党组织的法定地位明确纳入公司治理体系。例如,将党委会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写入企业章程,确保党组织的意见能够在董事会、监事会运行中产生实质性影响。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中,还需建立灵活高效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清晰划分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避免功能重叠与效率冲突。通过制度安排让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形成“互嵌式结构”,保障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注重党建内容与企业战略目标、业务流程的协同嵌入。在企业年度经营计划、投资决策、人事任免等关键事务中,引入“党建视角”进行分析与预判,通过党员大会、专题调研、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形式推动战略方向与发展任务的有效统一。在实践操作中,鼓励党组织参与风险控制、廉洁自律、文化塑造等方面事务,将党建工作由“政治宣传”向“治理要素”转变。例如,将企业风险评估纳入党委审议范畴,使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发挥政治把关和道德约束双重功能。此外,应建立以党建实效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通过党建责任制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挂钩,引导企业从“党建责任”向“治理成果”转化。
四、推动融合机制长期化、规范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并确保其机制长期有效运行,还需从组织保障、人才支撑与文化构建等方面形成协同推进格局。首先,应加强上级党组织对混改企业党建工作的统筹领导,建立分类指导、分级督导、典型推广机制。对于混合所有制比例差异大的企业,应因企施策,明确党建职能边界与工作重心,既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又尊重企业治理规律,增强机制的适配性与灵活性。其次,需强化党务干部的专业化与交叉化建设,提升其在法律、财务、市场、战略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履职的能力与权威。
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化改革的潮流中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要在新的混合所有制格局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必须实现“政治引领”与“市场逻辑”的兼容统一。在文化建设层面,可通过建立“党建品牌”“党员先锋岗”“廉洁文化墙”等形式,将党建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与员工行为规范中,增强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外,还应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建与治理数据化融合,如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对决策流程、组织运行、风险事件进行动态监控与闭环管理,提升融合治理的实时性与透明度。
结论
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多元化,也对党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将党建嵌入公司治理体系,不仅有助于强化政治功能,还能提升治理效率与制度执行力。通过完善党组织法定地位、构建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文化融合,可实现党建与治理的深度契合。尽管实践中仍面临理念分歧与机制障碍,但随着改革深入,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模式将不断优化,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 ZH 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24.
[2]明明,孙昇云,邓晓军,等.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新内涵、新要求与突破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08):58-60.
[3]朱晓林.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公司治理优化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
[4]胡以福.新时代背景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究[J].财讯,2024,(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