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童趣拆解探姓氏,魔法工坊巧识字

作者

金爽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210000

设计理念: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5年版)》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要求,我精心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盛宴——“姓氏魔法工坊”,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具象思维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践行“学一字、用一字”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文化感知‌:借助姓氏拆分游戏,期望学生们能亲身体验到,汉字的构造奥秘,拓宽文化认知边界。

2、‌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拆分法”和“组词法”,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思维发展‌:姓氏拼图活动,学生组合汉字的部件,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确保学生们能准确掌握“姓、氏”等12 个生字,能规范书写“双、国”等7 个生字。

2、‌难点‌:引导学生们运用拆解规律,创作具有个性的姓氏介绍,须具备灵活运用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魔法道具‌:我精心准备可自由拆装的磁贴,上面标有“木”“子”“弓”“长”等汉字部件,学生们可以像玩拼图游戏一样,自由组合这些部件。

2、‌多媒体资源‌:搜集《仓颉造字》的动画视频,姓氏起源的微课资料,生动有趣的视频,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们,帮助他们穿越时空,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姓氏探宝营

【情境导入】(8 分钟)

1、‌魔法召唤

上课伊始,播放《仓颉造字》的动画片段,出示两张发光的“姓”“氏”甲骨文卡片,用充满魔力的声音说:“小朋友们,字精灵邀请我们,参加姓氏魔法大会!你们准备好吗?”孩子们兴奋地回应,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2、‌破译密语

(1)‌生字寻踪‌: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姓”字,问他们:“‘姓’字藏着什么秘密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地说:“‘女’字旁表示古代是母系氏族。”我适时补充:“没错,‘姓’字最早是用来记忆母系血缘关系的。”接着,展示《百家姓》竹简仿制品,让孩子们触摸上面凸起的“赵钱孙李”等姓氏文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文化初探‌:通过触摸和观察,孩子们对姓氏有初步的认识,趁机引导他们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姓氏背后有哪些故事吗?”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文识字】(20 分钟)

1、‌拆字实验室

实验 1‌:我拿出磁贴,拼出“张”字,问孩子们:“这个字像什么呢?”有的孩子说:“像弓箭手拉的弓!”我顺势引导:“对,‘张’字就是‘弓 + 长’,就像弓箭手拉长的弓。”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们轻松记住“张”字的字形。

实验2‌:进行“吴”字变魔术的游戏,将“口”和“天”组合成“吴”,说:“‘吴’字就像一个倒过来的‘吞’,我们可以记住‘口天吴’。”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纷纷尝试自己拆分和组合汉字。

生成性资源‌:在孩子们自主拆分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胡’字可以拆成‘古 + 月’,就像月饼盒上的古画!”我及时肯定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汉字的奥秘。

2、‌错字诊疗所

病例 1‌:针对孩子们易错的“双”字,拿出“又”字卡片进行对比,引导孩子们观察:“你们看,‘双’字的左半部分和‘又’字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双’字的左半部分不是捺,而是点画像小雨滴。”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们轻松掌握“双”字的正确写法。

病例 2‌:对于“国”字框内易写错的“王”字,通过故事渗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记忆:“你们知道为什么‘国’字里面是‘玉’而不是‘王’吗?因为古代玉玺代表国家,所以‘国’字里面是‘玉’。”

【小练笔实践】(10 分钟)

1、‌魔法问答

我示范一个魔法问答:“你姓什么?我姓江,什么江?工水江!”(板书工+ 氵)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纷纷要求尝试。于是,发放姓氏卡(陈、刘、黄等),让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拆分演示自己的姓氏,创编魔法问答,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着,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童谣工坊

在孩子们创编完魔法问答后,引导他们创作一首童谣:

姓氏魔法真奇妙,拆开部件记得牢。木子李,弓长张,我的姓氏更闪亮!

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念童谣,对姓氏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第二课时:文化探秘馆【复姓探秘】(15 分钟)

1、‌时空之门‌:我播放《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片段,孩子们被诸葛亮的威风所吸引,我趁机说:“复姓诸葛真威风,我们一起找找看,课文里有哪些复姓!”孩子们迅速翻开课本,圈出“上官、欧阳”等复姓,用贴纸标记位置。

2、‌小剧场展演‌: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复姓的起源和含义,组织小剧场展演活动,两位学生戴上“司马”“令狐”的头饰进行对话;另一组学生则用身体摆出“东”“方”二字造型,理解方位姓氏的起源,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对复姓有更深入的认识。

【综合练笔】(20 分钟)

1、‌姓氏万花筒‌:我设计两个层次的任务单,供孩子们选择完成。任务单A(基础层)‌:补充句子“你姓什么?我姓__。什么 __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姓氏,进行填空练习,巩固拆分汉字的能力。

任务单 B(拓展层)‌:用“组词法”创作:“我姓周,周到的周!”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有的孩子说:“我姓黄,金黄的黄!”有的孩子说:“我姓刘,留住的刘!”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2、‌文化收藏夹‌:我引导孩子们制作“我的姓氏名片”,包括字形演变和名人故事栏,孩子们兴奋地收集资料、设计版面、绘制插图……一张张精美的姓氏名片诞生,通过制作名片的过程,孩子们加深对自己姓氏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展示评价】(5 分钟)

魔法拍卖会‌:孩子们将自己的姓氏卡,投入“文化宝箱”中,然后抽取他人的作品进行朗读,我根据星级标准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价:简单级要求正确拆分汉字;一般级要求语句有节奏感;困难级要求创新组词或进行文化拓展。

三、教学反思

(一)生成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诸葛是两个字?”这个问题超出我的预设范围,但给我一个拓展,教学内容的机会,及时通过微课《复姓起源》向孩子们介绍,春秋时期封地命名传统和复姓的起源,化解他们的认知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孩子们的生成性问题,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改进方向及具体措施

针对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

1、‌增加“姓氏漂流瓶”活动‌:为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姓氏的文化背景和故事,计划增加“姓氏漂流瓶”活动,让孩子们制作自己的姓氏卡片并投入“漂流瓶”中,然后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换,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扩大文化接触面,增进对不同姓氏的了解和认同。

2、‌开发 AR 识字软件‌:计划借助科技的力量,开发一款 AR 识字软件,孩子们只需扫描课本上的汉字,就能观看到 3D 的汉字演变过程,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本次“姓氏魔法工坊”的教学旅程中,我们一同探寻姓氏背后的奥秘,体验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孩子们掌握《姓氏歌》中的生字,更在动手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未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为孩子们打造更多,寓教于乐的学习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