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作者

张淑侠 薛国春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130316

引言:农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重要阵地,肩负着为乡村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重任。然而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面临诸多挑战。探究以农村小学生为对象,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与问题,探索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潜能及拓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两大策略,旨在为农村小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实践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问题

农村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方面。当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学科教学局限于课本内容讲解与习题练习,缺乏对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质疑思考;评价体系也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估,这种单一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普遍落后创新教育空间有限,多媒体教学设备短缺或使用率低,科学实验器材陈旧且数量不足,图书资源匮乏且更新缓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学生创新实践机会。

另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明显短板,表现为高素质教师流失严重,留守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创新教育理念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技巧;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有限培训资源不足,无法及时接触前沿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庭教育方面,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创新教育认识不足,重视升学轻视能力培养倾向明显;家长与学校沟通渠道不畅,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二、优化教学环境, 激发创新潜能

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需从物理空间与课程设计两方面着手,营造有利于创新思以教育学角度看,优化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具有关键作用,其核心理念在于构建开放互动课堂氛围,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优质教学环境应体现三性原则: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引入多元资源;互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实现思维碰撞;生活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教室布置上设计创意角落展示学生作品,形成视觉激励;课程设置上应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评价机制上需关注过程评价摒弃唯分数论,重视创意表达与思维独特性。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将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等转化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获得创新灵感,形成具有乡村特色创新教育模式。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教师摒弃传统讲授方式,创设趣味生动教学情境。课前布置教室一角模拟池塘环境,墙面贴满学生绘制蝌蚪青蛙发育过程图画形成浸润式学习空间。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全班模仿小蝌蚪游动姿态,体验主角心情;接着出示不完整故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小蝌蚪,会如何寻找妈妈”,鼓励提出各种猜想;学生阅读课文后引导比较自己想法与课文情节差异,培养反思能力。随后开展帮助小蝌蚪创意活动,学生设计各种寻找妈妈工具或方法如蝌蚪导航仪、青蛙家族寻亲大会等;课堂尾声安排续编故事环节,想象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发生故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而非灌输,通过角色扮演、问题探究、创意表达等环节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使原本简单认字识词教学内容转变为培养创新思维平台。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思维

拓展实践活动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中占据核心位置,它突破课堂围墙限制,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与创造空间。农村小学在实践活动设计上应遵循三结合原则:课内外结合—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课外情境,促进知行统一;校内外结合—打破学校物理边界,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学习体验;线上线下结合—善用信息技术克服地域限制,拓宽实践渠道。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包括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让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教师在活动组织中需转变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促进者,提供必要指导同时保留充分自主空间;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关注学生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值得注意是,农村学校应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如乡村自然环境、民间工艺等,使实践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富有地域特色,在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增强乡土情感,形成独具农村特点实践教育模式。

以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实践完整活动链。课堂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组建智囊团,在熟悉故事情节基础上拓展思考:若田忌面临其他挑战情境(如不同赛制、马匹数量变化等),如何调整策略?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多种应对方案。接着开展现代田忌赛马模拟活动,学校操场上设置赛道,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预设条件(如赛马改为赛跑,选手体力状况各异)制定比赛策略并实际执行,体验策略思维过程。活动延伸至社区调研,学生走访村中长辈,收集农村生产生活中智慧解决问题案例,如节约水资源巧妙方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办法等。回校后举办农村智慧馆展览,学生将调研成果整理成图文作品,并尝试对传统办法进行创新改良提出自己见解。整个实践过程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结,学生在调研、分析、创新、表达中全面锻炼思维能力,体验智慧解决问题成就感,真正实现从知识习得到能力培养转变,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农村新生代。

结论: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发现其受教育理念滞后、资源条件不足及评价机制单一等多重因素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环境与拓展实践活动两大策略。教学环境优化通过物理空间改造、课程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创新,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实践活动拓展则通过校内外活动结合、多层次创新比赛及乡土资源利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将上述策略有机结合能有效激发农村小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邦善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 好日子 ,2021, 000(003):P.1-1.

[2] 袁静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2021, 000(004):P.12-12.

[3] 吴妙红. 培养问题意识 锻炼创新能力——探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