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科融合视角下初中生物与理、化融合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洪小津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九潭中学  51612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日益成为科学发展的趋势。在教育领域,学科融合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如何从理化生的整体角度展开初中生物教学成为了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从学科特征来看,生物、物理、化学三门课程同属于自然学科,其中,生物更加关注生命现象的解释,而物理主要研究物质运动和基本结构,化学则主要研究物质组成以及转化。从教学内容来看,三者在一般规律、原理以及实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因此,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本学科内容,准确把握生物和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并根据新中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科融合视角下初中理化生知识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学科知识融合符合中考制度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考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试题能力、命题范围、能力立意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变化,极为突出的就是育人目标指向了学生的横向发展,强调帮助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第二,学科融合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关注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理化生知识融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当前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目标。基于这一目标,需要逐步构建起综合性课程。

第四,学科融合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渠道。在理化生知识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这对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学科融合视角下初中理化生知识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梳理知识联系,明确融合基础

在初中教学中,进行理化生知识深度融合的基础是三门学科之间的内容存在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适当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后续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理化生知识的深度融合做好铺垫。

在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开设要早于物理和化学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作为其他两门学科的前置性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和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系,并尝试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进行知识的讲解。比如教学《蒸腾作用》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蒸腾现象,明白植物水分散失的原因,并解释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蒸腾的过程是植物表面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发到大气中,从物理角度来看,植物蒸腾可以视为物态变化中汽化的形式之一。再比如教学《人类的食物》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以及食物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并且要明白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和化学课程中的《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等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生物课程中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适当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讲解,这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创设综合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无论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促进教学目标落实的驱动力。所以在理化生知识的融合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适当的综合性课堂情境,使学生依托情境进行思考与探究。利用这种方法,不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理化生知识融合的意识。

比如教学《动物运动的方式》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以及形成这种运动方式的原因。其中,引导学生了解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是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本课内容,我利用一些展示飞行动物运动的视频材料创设了课堂情境,使学生对鸟类的飞行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从生物和物理两个角度对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学生尚未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所以作出的解释不够准确且比较片面。同时,很多学生不明白鸟类的飞行和物理有怎样的关系。借助课堂情境,不但将学生引入到了学习活动当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推动了知识融合的开展。

(三)培养实验技巧,强化探究能力

自然学科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所以仅仅依靠对基础知识的机械理解与记忆,很难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探究方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借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过程的深度。因此,在理化生知识融合中,教师要立足于整体视角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为了从整体上培养学生自然学科的实验能力,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理化生学科的共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一般来说,在理化生实验中,基本环节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次,理化生学科教师要加强沟通,并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构建起综合实验室,将理化生实验融入到大的综合性实验环境当中,并适当营造比较开放的实验空间,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想法使用实验器材。第三,立足于整体视角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原理。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的重要器材,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学习《光现象》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等知识对显微镜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总之,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是帮助学生实现理化生知识深度融合的重要方法。

(四)组织实践活动,整体迁移知识

理化生自然学科和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很多知识内容都源自于生活背景。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理化生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实现理化生知识的融合。

学生是学习与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课外实践中,要适当为学生提供自主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分析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理化生学科的综合性要求采用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理化生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理化生知识的掌握。

结论:初中生物与理化之间的深度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学科融合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 , 杨军 . 多学科知识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31):65-66.

[2] 夏平花 , 李凤云 . 浅论初中理化生跨学科综合实验课程改革 [J]. 学周刊 ,2021(0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