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陈绍刚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第四中学 615100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理念;自主;思维;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生成的关键品质和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具体到初中数学学科,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一种品质和修养,这种品质和修养,对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持久性,整体性和综合性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紧跟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思想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也是枯燥抽象的,加之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教师师资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无法领略到数学的真正魅力,进而产生抵触,甚至是厌学的心理。时代进步,教育改革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教师若故步自封势必影响教与学的进程和质量。所以,这第一步就要从教师开始,投身变革。要认真研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理念,放权与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虚心求教同事,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寻求突破,改善教学现状。
二、把握改革核心,注重学生主体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虽然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却远远不足,特别是在数学学科。想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落实“以生为本”,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内在驱动力,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持久力,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兴趣的激发问题,老生常谈,重要性亦是不言而喻。以下重点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学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规范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产生清晰的认知。同时,大部分初中学生对教师教学和自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导致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问题。除此之外,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也使得很多学生对自学活动充满畏惧和不自信。这不仅导致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课堂时间在基础知识的引导方面,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理解和创新性应用。所以,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思想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最终责任人,进而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
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数学学习并不是盲目的死记硬背,也并不是重复的刷题练习。理解知识点是关键,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根本。一是面对疑难问题要及时弄清楚其中的问题,摘取关键词;二是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指导,认真揣摩并大胆提问;三是作业活动中也要认真思考出题意图,明确知识点的考察方向。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教师可以指导和提醒学生正确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来扩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认知视野和认知体验。日积月累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才可能得到质的飞跃。
3、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互动是根本,课后作业是关键,错题总结是重点。长期以来,学生都存在被动应付的状态,即明确安排的任务认真执行,没有安排的任务从不主动参与的坏习惯。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渗透核心素养能力的过程。
三、着力思维拓展,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的全面成长发展。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关键,也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
1、实施有效提问,实现思维拓展。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也就没有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都相对有限,这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很容易处在浅层次的阶段,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普遍缺乏追问意识和深入思考习惯。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还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抛出有效问题,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枯燥数学知识的趣味化。为此,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内容采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效转化,指导学生采用演绎、类比、归纳等等体现核心素养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展开多元的思维活动和拓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杜绝无效问题,那些毫无意义的提问,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之花,还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安排综合探究,实现思维创新
综合探究活动是深化学生认知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都以教师的理论传授为主,也就导致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都非常有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综合探究活动的价值和育人功能被高度认可,实现综合探究活动从形式上走向实质性,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需要着重安排综合探究,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去大胆猜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再进行具体的应用论证。如此,学生全面参与实践探究体验的亲身经历,也就可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也就能够很轻易地发现解决问题中给出条件的种种“陷阱”。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综合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旁观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给予学生自由探索和自由犯错的机会,并在学生探究过程受阻自觉发现问题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好小组合作的人员分配问题,使得每个学生的优势都得以发挥作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科学高效地参与其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是新课改的明确目标,而且对长远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明确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和不足,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展开教学活动的创新探索,并能够认真分析和把握具体的学情特征而进行教学方案的灵活设计,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 黄小霞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J]. 数理化学习 ( 教研版 ),2022(09)
[2] 张立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J]. 家长 ,2021(14)
[3] 梁世旺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教育界 ,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