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高校“纲要”课课程设计与实践

作者

向利

成都锦城学院 610000

引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任,然而以往的教学方式经常存在理论灌输过多、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基于此尝试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角度出发,探索“纲要”课程教学新路径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思政课创新体系,推动高校思政课质量革命。

一、探究问题意识,构建导向机制

在高校“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构建问题导向机制需要明晰问题意识内涵及其重要作用,问题意识本质上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包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层次。对教师而言问题意识体现为敏锐洞察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点,善于提炼具有探讨价值问题,对学生而言则表现为主动思考、积极质疑能力。构建问题导向机制需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着手,教学理念上应当摒弃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内容上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生活化,教学方法上应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手段。

构建问题导向机制还应当注重问题设计科学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科学性要求问题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层次性要求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开放性则要求问题具有一定探讨空间,避免简单化、标准化回答,通过合理设计问题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教学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创设民主平等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应当注重问题导向教学时效性,避免为设问而设问,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够服务于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问题导向机制构建还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运用多学科视角审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化和理论向实践转化。

二、优化课程设计,深化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设计应突破以往的知识教学目标局限,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有机融合,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问题先行原则,围绕重点难点内容设计问题链,通过问题串联知识点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设计应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具体化,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项目教学法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些方法共同点在于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

课堂组织形式也应多样化,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教学评价设计应突破以往单调模式和终结性评价模式,构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学习档案袋、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成效。在深化教学实践环节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融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检验实施效果,完善改进路径

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学反馈信息,课堂观察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度、互动频率和思考深度,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和收获感,访谈交流则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感受和建议。通过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升,课堂参与度大幅增加思辨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所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有限、课堂讨论组织管理不够有效、学生参与度存在差异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几方面完善改进路径: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优化问题设计质量,确保问题设计既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和梯度性,既有基础性问题也有挑战性问题,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和在线讨论,扩展课堂教学时空维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反馈机制,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和多元化,通过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应当建立常态化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基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推广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避免急于求成,空先选择部分专业或班级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实现教学模式本土化和个性化。

结论:基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高校“纲要”课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究表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实效性,通过构建科学问题导向机制优化课程设计,深化教学实践可以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然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工程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深化问题设计理论探究完善实践操作方法,构建更加科学有效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秀峰 . 基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高校”纲要”课课程设计与实践 [J]. 文教资料 , 2021, 000(022):178-181.

[2] 王雪婷 , 张云 , 王金洲 . 基于问题意识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 2016(12):3.

[3] 刘秀峰 . 浅谈以”问题意识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8, 30(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