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
张菊红
云南得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100
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废弃物、工业生产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污染问题,而且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水平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面临着分类收集和转运问题、处置设施建设不足、监管执法薄弱以及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希望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水平,减少城市固体废物引发的污染问题,为居民营造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物;危害;处置对策
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各行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态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固体废物越来越多,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废弃物、工业生产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不仅侵占土地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威胁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深入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问题,寻求有效的对策已经成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而且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意义重大。
1城市固体废物来源及危害
近年来,城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可达5%~8%。居民日常生活是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北京为例,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约 1.2 千克生活垃圾,其中厨余垃圾占比超过50%。除了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外,还有商场废弃包装、餐饮行业的食物残渣与一次性餐具、工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固废,尤其是钢铁、化工等行业是工业固废的排放大户,这些工业固废往往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极大,还有建筑行业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砖瓦等,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可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30%~40%[1]。
城市固体废物来源广泛且危害极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侵占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周边需要建立垃圾填埋场,规模和数量都在增长,压缩了城市发展空间;二污染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会伴随着雨水冲刷或渗透,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肥力,甚至丧失农用价值;三水质恶化,危害水体安全,水生生物无法生存,也影响居民饮用水源安全;四污染大气,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时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空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一旦处理不当致使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还会危害居民的健康,增加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如果城市固体废物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势必会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监管下,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取得了积极进展,处置率显著提升而且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更加多样化,比如生活垃圾从传统填埋向焚烧转变,使生活垃圾大幅度减少。建筑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较多且污染严重,目前经过二次加工已经走向资源化,对环境危害程度大大降低,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随着相关部门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使得城市居民环保意识逐步觉醒,对生活垃圾分类、固废再生利用有了全面认识,为推进垃圾处理战略、固体废物处理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部分城市还构建了生活垃圾发电系统,既解决露天堆存、填埋的占地与污染问题,也提高了固废处理效率,将垃圾转化为可用的资源。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切实保障了城市环境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随着 “无废城市” 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对固体废物处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今后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向。
3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分类收集和转运问题
近年来,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增强,但也有部分居民在垃圾分类时存在混淆,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错误归类。在垃圾转运过程也存在着混装混运的问题,降低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一些可回收物无法有效再利用。针对此问题应该加大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增强影响力,培养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同时,加强对垃圾转运环节监管,做好转运车辆分类标识与改造,采取必要监控手段,确保转运环节不出现混装混运问题[2]。
3.2处置设施建设问题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各类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相对完备,生活垃圾的焚烧厂、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需求,但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缓慢,比如飞灰填埋场建设不完善、进度缓慢,作为垃圾焚烧后的危险产物,只能临时贮存增加环境风险,影响垃圾焚烧处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资金重点向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薄弱地区倾斜,并且要根据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趋势、固体废物产生量与种类等因素做好设施规划布局。此外,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地区间处置设施建设的差距,提高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能力。
3.3监管执法问题
城市固体废物来源广泛,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等,给监管执法带来巨大难度,难以实现全面覆盖与实时监控,而且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监测与追踪技术,部分企业或个人有机可乘,为了降低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成本,违规操作。例如企业将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排入下水道、工业固废随意倾倒在偏僻地区,这些举措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扰乱了生态平衡,为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夯实基层监管执法队伍,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时,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监管平台,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追踪,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并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对于违反法规的企业和个人,除了处以高额罚款外,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确保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在严格的监管下依法依规进行[3]。
3.4技术创新和应用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技术与应用仍然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在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高附加值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依赖于从国外引进。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研发成本较高,配套设施不完善,推广应用的速度极为缓慢,影响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所以未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解决城市固体废物处置中的难点与痛点问题,例如危险废物的深度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并通过奖励与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固体废物处置的技术水平[4]。
4结语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居民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增强,而且一些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到处置全过程的跟踪监管。但是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其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分类收集和转运、处置设施建设、监管执法以及技术创新和应用等问题,构建高效、科学、环保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置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环境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余友林.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J].清洗世界,2023,39(03):76-78.
[2]常伟,韩瑞侠.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0):162-164.
[3]谭铮,刘天君,汤燕.探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