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顾琳

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

一、引言

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中小学阶段,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师德师风不仅影响着日常教学效果,更关乎着能否在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品德培养等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因此,深入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对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

(一)强化思政育人意识

中小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使命。每一位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都要有主动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的意识,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点滴教学之中。

(二)提升思政素养与能力

教师自身需具备扎实的思政理论基础,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才能在课程中准确、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同时,还要具备将思政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避免生硬说教,让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学科教学情境,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三)以身作则践行思政要求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实现知行合一。

三、当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育人意识淡薄

部分中小学教师仍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只要教好本学科知识就行,对课程思政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主动去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融入课堂,导致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二)思政素养参差不齐

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学习经历等存在差异,在思政素养方面差距较大。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学习,对思政元素的把握不够准确,在融入课程时往往出现偏差,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在学校层面,对于教师在师德师风尤其是课程思政落实方面,缺乏完善的考核、激励与监督机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以及落实课程思政的主动性。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理论学习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思政教育的前沿理论等,提升教师的思政知识储备。同时,可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如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提高教师的融合能力。例如,组织语文教师观摩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学习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文化教育等。

(二)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

1.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表现纳入师德师风考核内容,从思政元素融入的合理性、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

2. 强化监督管理: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实时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确保课程思政工作扎实推进。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政文化氛围

1. 打造校园思政文化阵地:利用校园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展示思政教育内容,如时代楷模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等,让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随时能受到思政文化的熏陶,增强育人责任感。

2. 开展丰富的思政主题活动:组织教师参与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思政教育征文活动等,在参与过程中深化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激发教师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热情。

(四)加强教师团队协作与交流

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组成课程思政研讨小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各自学科在融入思政元素方面的经验和困惑。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和历史教师交流,探讨如何在数学逻辑思维培养中融入历史上数学家的爱国故事,在跨学科交流中拓宽思路,共同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水平,同时也在协作交流中互相督促,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五)鼓励教师自我反思与提升

教师要养成定期自我反思的习惯,回顾自己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思政元素融入情况等,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主动学习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线上优质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以更好地践行课程思政要求,塑造良好师德师风。

五、结论

在系统学习及检视反思之后,要在学校内开展教职工座谈会,各级领导汇报系统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教师队伍的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方案。教师们要敞开心扉,汇报自身的学习心得体会,汇报自身的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方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为师德师风建设献言献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建言出力。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机制、营造氛围、促进交流以及鼓励自我提升等实践路径,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思政育人能力,让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课程思政赋能高职师德师风建设 [J]. 王敏 . 西部素质教育 ,2023(11)

[2] 牢牢把握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 [J]. 任成孝 ; 李欣悦 . 党建 ,2019(09)

[3]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的探讨[J]. 王达俊 . 教育现代化 ,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