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跨学科拓展性教学设计
林欢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凉山州泸峰中学 6150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传统单一学科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问题导向学习作为一种突破学科界限、注重实践探究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方向。高中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点,其与其他学科交融具备天然优势。本文从项目学习理念出发,探索高中语文跨学科拓展教学设计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一、构建语文与学科融合PBL 教学框架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天然具备跨学科融合基因,通过梳理语文与其他学科共通元素可从文本阅读、写作表达、思维训练等角度寻找融合契机。比如与历史学科结合探讨文学作品历史背景,与科学学科结合分析科普文章修辞特点,与艺术学科结合感悟文学作品美学价值。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需依据不同主题设计系列学习任务,确保知识体系完整性与学习过程连贯性,可按文学主题、社会议题或学术专题等方式组织内容,每个主题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涵盖多学科知识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具备一定挑战性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思考问题。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教学为例,构建语文与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融合框架。教师可设计故都今昔变迁主题项目,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视角解读老舍笔下故都秋景。确立核心问题:如何理解故都秋景背后文化内涵与时代变迁?构建学科融合知识地图:语文视角解读文本语言特色、叙事手法与表达情感,历史视角梳理北京城变迁脉络、清末民初社会背景。地理视角分析北京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对秋景形成影响,美术视角欣赏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秋景表现手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角度进行探究,如考察北京古建筑秋景特点,查阅北京的气候数据分析秋季气候特征,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北京秋景文章进行对比研究,创作反映北京秋景绘画或摄影作品。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不仅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还从跨学科视角把握作品丰富文化内涵,习得多元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与人文情怀。
二、实施问题驱动跨学科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跨学科探究教学模式作为 PBL 核心实施途径,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此模式包含问题设计、小组协作、探究实践以及成果生成等关键环节。问题设计环节要求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应具备学科关联性、探究价值与生活关联性等特质。组织学习小组时应注重异质性,使成员具备不同学科兴趣与特长,促进多视角思维交流与碰撞。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可灵活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教师则扮演引导者角色,适时提供支持与指导。成果生成环节强调多样化呈现形式,如论文、报告、创作、演讲展览或表演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与跨学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深入,注重过程性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支持,强调知识深度整合避免表面化理解与应用。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现代散文中自然美学探究主题项目。提出核心问题:朱自清笔下荷塘意象如何融合自然科学观察与文学艺术表达?围绕此问题,学生组建跨学科探究小组,成员各自负责不同探究方向。生物学角度小组成员考察荷花生长习性、生态特征及季节变化;物理学角度小组成员研究月光照射水面反射原理及视觉效果;文学角度小组成员分析作品语言特色、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美学角度小组成员探讨我国传统园林美学原理与作品审美意蕴关联。探究过程中学生走访当地荷塘实地观察,拍摄不同时段月光照射荷塘景象,查阅相关科学资料与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邀请生物、物理学科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最终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撰写跨学科研究论文《荷塘月色中科学与美学交融》;创作微电影《重走荷塘路——科学家与文学家眼中荷塘》;举办荷塘生态美学主题展览,展示实地考察照片与研究成果;设计融合科学知识与文学鉴赏互动游戏《月下荷塘探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基于成果展示语文综合素养评价
优化基于成果展示语文综合素养评价需建立多元评价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评价标准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察学生遣词造句、修辞选择、语体风格等方面表现;思维品质,关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发展情况;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评估学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包括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分析归纳、结论形成等研究过程各环节表现;团队协作能力,考察沟通交流、任务分担、冲突处理等合作学习表现。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含探究计划、过程记录、阶段成果等材料,成果展示会展现学习成果采用口头汇报、作品展览等形式;同伴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学生间提供建设性反馈。教师评语给予专业指导,针对性点评优缺点,自我反思促进元认知发展学生回顾总结学习过程。构建校内外评价共同体,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参与评价,提供多角度反馈。
结论:PBL 理念下高中语文跨学科拓展性教学设计通过构建融合教学框架、实施探究教学模式、优化综合素养评价三方面努力,旨在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局限,拓展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此教学设计强调问题导向、学生主体、过程探究、成果展示等核心理念,通过多学科知识融合、多样化学习方式、全方位评价机制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现代人才提供可行路径。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科融合模式、信息技术支持手段、区域推广策略等问题,持续深化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秦攀攀 . 高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探究 [D]. 四川: 西华师范大学,2023.
[2] 胡小鸾 . 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33):6-10.
[3] 穆 军 . 高 中 语 文 跨 学 科 学 习 策 略 研 究 [J]. 课 堂 内 外( 高 中版),2024(2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