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学习推进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陈路
东丰县第二中学 吉林省辽源市 136300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知识碎片化、学习被动化、能力应用脱节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导向、成果为目标教学策略,为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路径,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搭建框架,构建项目化学习单元教学体系
在框架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教材特点,设计贯穿始终主题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围绕核心问题设计阶段性任务群,使各任务既相互独立又层层递进,共同指向最终成果。确立多元评价标准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表现,建立完善支持系统,提供学习资源、方法指导与技术支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此框架打破传统知识点罗列模式,转向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语文能力培养使学习更具整体性、系统性与实效性。项目化框架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将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素养融入项目全过程,实现素养目标与项目任务有机统一。框架构建还需关注学生差异,设置基础性任务与拓展性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为例,可构建古都风韵·秋意浓浓项目化学习框架。此单元包含郁达夫《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篇目,主题聚焦文学作品中地域风貌与文化内涵表达。项目设计以如何展现家乡秋天独特魅力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解读、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创作表达等环节,完成家乡秋景文化展示册制作。框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文本品鉴,学生深入解读单元文章,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描绘秋景,表达情感,体会不同风格特点。第二阶段实地探访,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本地秋景,拍摄照片记录感受,采访当地居民关于秋天风俗文化。第三阶段创意表达,学生根据前期积累,创作散文、诗歌、摄影作品等展现家乡秋天特色,第四阶段成果汇编,各小组整合作品编辑设计展示册,包含文学作品、图片、地域文化介绍等内容。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记录单、小组互评表、成果展示评分表等多元工具,全面评估学生表现。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整合资源,优化项目化学习单元教学内容
教师应构建多层次文本资源体系,以教材核心文本为基础,补充主题相关拓展文本,引入现实生活语言材料形成立体阅读场域。需融合传统与现代资源,既重视古典文献典籍又关注现当代文学作品,引入影视、音频、网络等多媒体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形式。打通校内外学习场所,将教室、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社区等多种空间作为项目实施场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文,应注重跨学科内容融合,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间知识迁移与融通。优化内容还需注重时代性与生活性,选择符合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作为项目核心,增强学习内容亲和力与吸引力。
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节选)为例,可设计走进现代戏剧项目学习内容。此单元围绕曹禺《雷雨》展开,可整合多方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第一文本资源整合,除课本节选片段外引入完整剧本、曹禺其他剧作《日出》《北京人》片段、同时期现代戏剧作品如田汉《名优之死》、欧洲现实主义戏剧如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形成丰富文本资源库,供学生比较阅读。第二多媒体资源整合,收集《雷雨》不同版本舞台剧演出视频、电影改编作品、广播剧音频等,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第三社会资源整合,邀请本地剧团演员进校园分享表演心得,组织学生观看现场戏剧演出,参观戏剧博物馆等,拓展课堂学习空间。第四跨学科内容整合引入民国历史背景知识、西方戏剧理论、心理学人物分析方法等多维解读作品。项目任务设计为微型戏剧工作坊,学生分组完成剧本改编、角色分析、舞台设计以及排演展示等任务。比如改编《雷雨》特定片段,探索不同结局可能性,分析周朴园、繁漪等人物性格心理,设计舞台布景、灯光、音效方案,最终呈现小型戏剧表演。通过多元资源整合,项目内容既保持对经典作品深入解读又拓展至戏剧艺术全方位理解与实践,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戏剧魅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与表达创造能力。
三、创新实践,深化项目化学习单元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采用问题导入—资源整合—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反思评价五阶段教学模式,确保项目实施科学有序。问题导入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明确项目任务;资源整合阶段收集分析相关材料,合作探究阶段分工协作解决问题,成果展示阶段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反思评价阶段总结提升学习体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会以及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活动互动性与参与度。创新师生互动模式,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资源提供者、活动组织者学生则成为学习主人,主动规划、实施、评价学习过程。
创新学习成果形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呈现学习成果,如微电影、文学作品、演讲辩论以及文化展览等多样化形式,既展示语文能力又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在诗词鉴赏单元中,可设计诗词文化节项目,学生通过诗词选编、解读、表演以及创作等环节,全面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与创造表达能力。通过模式创新实践,项目化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使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体验性与
创造性。
结论:项目化学习在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构建了更加科学高效教学模式。通过搭建教学框架、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使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知识灌输走向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还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未来高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深化项目化学习理念,探索更加多元实践路径,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语文教学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史云峰 . 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模式研究 [J]. 语文世界 ,2025,(12):84-85.
[2] 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推进策略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5,(02):25.
[3] 马金红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