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基层党组织在员工关怀中的作用机制
吴文兴
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赤峰市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024000
0 引言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在国民经济命脉中的战斗堡垒,其核心使命不仅在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更在于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员工关怀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升组织效能、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要素,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国企员工群体结构日益多元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呈现复杂交织态势,同时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职业压力与挑战。传统的、碎片化的关怀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员工对职业发展、精神归属、权益保障等多维度、深层次的需求。
1 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逻辑
1.1 政治优势转化为关怀动能的必然性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根基,其根本属性决定了关怀员工绝非单纯的管理手段,而是履行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党的性质要求党组织必须植根于群众,将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政治基因内在地驱动着基层党组织将关怀员工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如建立“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在特定区域或群体中的关怀责任;推行“党群结对帮扶”,实现党员与普通员工点对点的联系与支持,有效将党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精准输送到关怀一线 [1]。这种“组织全面覆盖—党员示范带头—群众普遍受益”的传导链条,确保了关怀工作有主体、有抓手、有实效。
1.2 组织网络构建关怀体系的系统性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全域覆盖、精准高效的员工关怀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依托“党委—党支部—党小组”这一纵向到底的组织架构,关怀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能够迅速传达至最基层,员工的需求和困难也能顺畅反馈至决策层,实现关怀资源的纵向贯通与高效配置。同时,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整合工会、共青团、女职工委员会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形成横向到边、协同联动的关怀服务网络。这种纵横交织的组织网络,确保了关怀工作能够触及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覆盖每一位员工。在具体运行中,基层党组织主导构建了“员工诉求响应闭环”机制。这一机制通常包含多个环节:通过定期规范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集员工关于企业发展、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共性诉求和集体建议。
2 关怀机制的核心构成与运行路径
2.1 思想引领与价值认同的双向融合
员工关怀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或解决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目标在于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基层党组织在关怀实践中,高度重视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入其中,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同频共振。在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规宣贯时,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创新采用“案例化解读 + 情景模拟”等生动形式,将宏观政策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收入增长、能力提升等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与个人成长空间的相关性,从而化解疑虑、凝聚共识。针对青年员工思维活跃、追求认同的特点,基层党组织积极打造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思想关怀载体,如组织“红色剧本杀”沉浸式体验活动,让青年在角色扮演中感悟历史、传承精神;举办“奋斗者故事会”,邀请企业内的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分享成长经历和奋斗感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青年的职业荣誉感和进取心。
2.2 诉求响应与问题解决的闭环设计
确保员工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彻底的解决,是关怀机制落地生根、赢得信任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致力于构建并完善“收集—研判—处置—反馈”的全周期、闭环式诉求响应机制。在信息收集环节,除了传统的座谈会、意见箱,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拓宽和畅通渠道。例如,开发专用的“员工关爱APP”或微信小程序,集成心理咨询预约、法律咨询服务、困难补助申请、合理化建议提交、满意度评价等多种功能模块,实现员工诉求的“一键直达”[2]。建立员工关怀大数据分析平台,对食堂餐饮满意度、通勤班车准点率、办公环境舒适度、加班频率等十余类与员工体验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精准识别共性问题和潜在风险点。
3 制度保障与效能提升的创新实践
3.1 资源整合的协同化运作
员工关怀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需要调动企业内外的多种资源。基层党组织凭借其政治核心地位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创新党建共建、区域化党建等机制,基层党组织积极突破企业围墙,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优质商业资源等,为员工争取更丰富、更优质的关怀资源。例如,与属地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建“职工子女假期托管中心”或“四点半课堂”,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题;联合知名三甲医院在厂区或生活区设立“健康驿站”或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提升员工医疗保障水平;整合银行、超市、餐饮等商业服务资源,打造“惠工生态圈”,为员工提供专属折扣和便利服务。
3.2 考核激励的科学化设计
构建长效的员工关怀机制离不开科学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基层党组织将关怀工作的实际成效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核心内容,通过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实现目标化管理。普遍建立包含“员工满意度”“诉求响应及时率”“问题解决闭环率”“心理风险预警有效率”等维度的量化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党组织的评先评优、党务干部的晋升任用、绩效奖金分配等挂钩,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导向。某大型建筑央企党委创新实施“书记领办关怀项目”制度,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认领并高质量完成 3 项员工反映集中、解决难度大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改善偏远项目工地居住条件、优化异地工作补贴标准、建立技能提升津贴制度等[3]。书记需在年度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上就项目推进情况、取得成效、员工反馈进行专项述职,接受党员和职工代表的评议监督。
4 结论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机制创新”三位一体的作用机制,在员工关怀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其成功关键在于将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念深度融合,实现了关怀主体从分散发力到集中统筹的转变,关怀方式从临时性、碎片化到制度化、系统化的跃升,关怀效果从解决表层需求到满足深层价值认同的深化。实践证明,这一机制显著增强了员工的组织承诺度和忠诚度,有效降低了核心人才流失风险,为国有企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推进深层次改革提供了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强劲的人才支撑。展望未来,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能迭代挑战、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权益平衡问题以及新生代员工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党组织需持续深化关怀内涵、创新服务载体。
参考文献
[1] 刘运祥 . 增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惠州区域分公司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 [J]. 现代企业 ,2025,(07):85-87.
[2] 吕淼 .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项目化管理的探讨 [J]. 石油商技 ,2025,43(03):61-62.
[3] 韩永亮 .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党管干部工作 [J]. 现代企业 ,2025,(06):77-79.
作者简介:吴文兴,男,1982 年 2 月,满族,吉林省白城市,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