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时代高中生德育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梁洁

广东省罗定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527200

引言: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环境深刻改变高中生学习生活方式与心理发展轨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原住民群体特有认知风格、情感需求与行为特点,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心理赋能理念强调激发个体内在潜能,培养主体意识与自我调适能力为德育管理提供新思路。探究立足数字环境特征,探索心理赋能视角下德育管理创新路径,旨在推动德育工作转型升级,提升德育实效促进高中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数字环境下,高中生心理特征分析

数字时代高中生作为典型数字原住民群体,其认知方式呈现出多任务处理倾向、碎片化思维与非线性学习特点。互联网环境促使他们习惯快速信息获取与筛选,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缩短,但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与信息加工速度显著提升。高中生思维模式更趋开放灵活,问题解决策略多元创新,善于运用各类数字工具辅助思,展现出较强技术适应性。然而过度依赖数字媒介也可能导致深度思考缺失,系统化学习能力弱化形成认知浅表化倾向。社交媒体平台普及使高中生人际交往呈现线上线下融合态势,虚拟社交圈层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但也带来交往方式变革,部分学生面对面沟通技巧减弱社交焦虑增加。数字环境中高中生自我认同建构更趋复杂,网络空间提供身份试验场所,促使他们通过多元平台展示不同自我形象,同时也面临虚拟与现实身份整合难题。

网络空间匿名性与开放性赋予高中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增强其独立意识与自我决策倾向,但也带来价值判断混乱风险。数字媒介过度使用引发注意力分散、睡眠质量下降等身心健康问题,部分学生出现网络沉迷症状;同时数字技术降低信息获取门槛,拓宽高中生视野,增强其全球意识与文化包容性,但也使其面临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安全威胁。数字环境中高中生学习动机更趋多元,自主学习意愿增强但学习专注度与耐挫力相对下降,完成长期学习任务的能力有待提升。高中阶段正值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期,数字媒介提供丰富社会比较机会,易引发过度自我关注与完美主义倾向增加心理压力。

二、赋能视角中,德育管理现状审视

当前高中德育管理工作面临数字环境带来诸多挑战与机遇,传统德育管理模式仍普遍存在权威式教育倾向,强调规范约束多于自主发展,缺乏对学生主性体尊重,难以适应数字时代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现实。德育内容设置往往侧重单向灌输与学生数字生活经验脱节,说教色彩浓厚吸引力不足;德育方法过于单一刻板,以班会讲座等集体活动为主互动参与度低,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德育评价体系仍以行为表现为主要指标,忽视心理发展过程评估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学校教师数字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网络文化认知有限难以理解把握学生网络行为背后心理需求,师生代际沟通障碍明显。德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心理咨询室建设形式化倾向,专业心理辅导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提供及时有效心理支持。

以高中生责任感培养德育实践为例,当前德育管理仍存在明显局限性。传统责任感教育主要通过班主任训话与制度约束实施,强调学生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但缺乏引导学生理解责任背后的价值意义,学生被动接受规范要求缺乏内在认同;德育活动多局限于校园清洁、值日安排等表面化任务,未能深入挖掘责任感培养的心理机制与情感基础。评价体系过分注重行为达标,仅通过完成任务情况判断学生责任意识强弱,忽视责任感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精神成长;德育方法单一机械,多为分配责任岗位、制定责任清单等外在安排缺乏启发式引导与体验式教育,学生难以形成深层次责任自觉。唤醒学生内心责任意识需要通过情境体验激发共情能力,创设道德困境让学生感受责任选择的内在冲突与价值追求,引导其思考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负责任能力应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承担家庭责任、参与社会实践等具体行动训练,建立责任履行的行为习惯与情感认同形成从被动遵守到主动担当的能力提升。这种传统德育模式重制度规范轻情感体验,重外在要求轻内在驱动,无法真正激发学生责任担当的主体意识与精神力量。

三、创新路径上,心理赋能策略构建

数字时代高中生心理赋能德育管理创新路径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内在道德力量与精神成长,先应确立主体性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独立人格,激发自主发展意识,摒弃传统灌输式德育模式;构建数字化德育环境,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扩展育人空间,通过虚拟情境创设、在线互动平台等方式增强德育吸引力。注重发展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引导青少年积极面对挫折困境,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创新心理赋能方法强调体验式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使德育内化为学生精神追求。重视情感激励机制,创造温暖包容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心理情感健康发展;加强教师心理赋能能力培养,提升教师心理辅导素养与数字素养,使其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以高中班级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为例 , 教师应当采用心理赋能策略创新教学方式。活动前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现象 , 了解诚信品质重要意义培养学生道德洞察力 ; 活动中设计体验诚信抉择情境环节,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利益诱惑时内心冲突,感受坚守诚信品格精神力量。组织“假如我遇到诚信考验”情境讨论,让学生思考面对道德冲突应持何种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价值判断力 ; 设计诚信承诺书签名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对诚信品质的敬畏,思考品格塑造意义。活动后开展寻找身边诚信典型小组探究,让学生采访身边恪守诚信勇于担当人物故事,分享交流内化诚信与责任品质。通过多媒

体技术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体验诚信选择过程,强化情感体验与道德认同 ;

引导学生反思当下网络失信现象,思考如何坚守内心正义,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论:数字时代高中生心理赋能德育管理策略研究旨在应对数字环境带来教育挑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数字环境深刻改变高中生认知方式、情感体验与行为模式,传统德育管理面临转型升级需求。心理赋能视角为德育管理创新提供新思路,强调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与主体意识。构建适应数字时代心理赋能德育管理模式,需要转变教育理念 , 优化内容方法,加强队伍建设 , 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宗华 . 高中生管理工作的德育之道 [J]. 2025(1):6-8.

[2] 徐辉章 . 自育·互惠·立范 : 高中生德育新样态的探索与实践 [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4):57-59.

[3] 何茉莉 .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初探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