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AI 人工智能在“一老一小”社区教育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军强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402560

引言:铜梁区目前处于人口结构深度变革与教育强区战略推进关键阶段,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三孩生育政策开放,“一老一小”群体服务需求呈爆发式上扬。AI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驱动力,为解决“一老一小”社区教育资源碎片化、服务质量不均等问题提供新思路。立足铜梁区实际探究 AI技术如何赋能社区教育,促进代际融合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推动教育强区建设迈向新台阶。

一、AI 人工智能在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痛点分析

铜梁区近年来积极推进 AI 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教育领域应用,初步形成数字赋能教育新格局。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依靠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及模式创新取得明显成效。龙都小学成功应用 AI 课堂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分析、立刻观课、远程视导、掌上看班等数字化应用。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使用,促进数字技术在延伸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方面广泛应用。

然而,AI 技术在“一老一小”社区教育中仍面临诸多痛点,如优质养老托育资源主要集中城区,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偏远学校虽经改造但在师资条件、数字设施方面与城区学校存在显著差距,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适老化改造及儿童数字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短板,智慧教育平台在老年群体中使用比例不足 15% ,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仅具备数字设备基础应用能力,缺乏深度整合能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全区持证养老护理员不足 200 人且流动频繁,托育机构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范围有限,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多部门管理导致资源分散,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在“一老一小”工作中出现职责交叉与协调不畅问题,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代际共融活动多采用短期项目制做法,缺乏长效支撑机制。

二、AI 人工智能赋能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应用路径与创新模式

通过整合铜梁区健康数智中心已有功能基础,打造全新朝夕智慧云服务平台,着力开发适老化养老教育模块,提供慢病管理、智能辅具使用等课程内容,同步构建儿童成长全周期档案系统,整合学业表现、身心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评价指标,实现发展性评鉴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设计代际互动专区,支持长幼两代在云端共同完成文化传承项目。针对城乡教育资源落差问题,为农村学校配备人工智能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等前沿设备引入龙都小学成熟智慧课堂管理经验,推广智能分析、远程视导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为老年群体开发语音交互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降低科技使用门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沉浸式代际课程,如铜梁龙文化历史情境再现增强学习体验感与代际共情力。通过开展银龄数字脱盲计划与数字小导师培育工程,组织在校学生与社区工作者志愿队伍,为长者提供智能设备使用一对一帮扶,同时在幼儿信息科技启蒙课程中融入技术传授能力培养模块,定期举办老幼数字共创大赛,以摄影、短视频制作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优秀作品在区级文化场馆展出。

铜梁区人工智能赋能“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创新模式主要围绕场景重构、服务融合、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四大维度展开。以教育综合体为核心理念,在城区街道层面整合养老照料、托幼服务与社区教育功能,打造集学习体验、健康管理、代际互动于一体朝夕驿站示范点,内部设置老年智慧学堂、儿童创客空间、虚拟现实互动区等功能分区。针对农村地区特点,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增设养老托育智能化模块,采用空间复用与分时管理策略,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创新科技 + 公益服务供给模式,推广一元慈善公益集市经验,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制度,鼓励低龄老人参与托育服务积累服务时长,未来兑换养老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区域教育生态圈,联合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等本地高校组建养老托育人才培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区域内老年数字素养观测点网络,实时监测老年群体数字应用能力提升情况。探索 AI+ 朝夕课堂代际共融新形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老少共学互助课程体系,以儿童文学创作、非遗技艺传承、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为载体,鼓励跨代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形成铜梁特色代际融合教育品牌,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三、AI 人工智能推动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成立区级“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或区长牵头,整合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资源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养老托育数据实时互通与决策协同。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一老一小”社区教育专项基金,创新政策激励方式明确服务内容、质量要求、评价指标,建立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深化代际共融品牌活动升级打造朝夕课堂特色项目,系统设计代际互动课程,按月设定主题,建立老幼结对长效机制,开发代际共融课程包,包含活动方案、教学资源、评价工具等推广至全区各社区教育站点。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社区教育提升工程,提升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质量与数字设备配置水平,开发适老化智能终端如大字体显示屏、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穿戴设备等,建设铜梁区“一老一小”大数据中心,实现人口结构、服务需求、资源分布等数据可视化管理为精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实施铜梁区养老托育人才发展计划,依托本地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专业开展定向培养,组建银龄讲师团挖掘退休教师、医生等专业老人知识经验,培训认证后纳入社区教育师资库。

结论:AI 人工智能技术为铜梁区“一老一小”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创新路径。通过构建全龄贯通、多元融合、数字赋能新型社区教育体系,可有效解决养老托育资源碎片化问题,塑造老有所为、幼有所育教育格局。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数字技术赋能为加速器,代际融合发展为特色路径,打造重庆市朝夕美好教育示范区,让每位铜梁老人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晚年生活,每个铜梁儿童拥有普惠、公平、优质成长环境,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铜梁智慧与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成云 , 李胜男 . 终身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系统的设计研究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5,(08):28-32.

[2] 马宁宁 , 张剑峰 . 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场景化教学 [J]. 成才与就业 ,2025,(06):7-12.

[3] 吴志先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区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39(05):9-13.

该论文系重庆市铜梁区社会科学规划成果——《基于教育强区建设的“一老一小”社区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skgh202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