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

刘亚男

银川市高级技工学校 宁夏 银川 753000

摘要:在技工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以及学前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基于此,本文聚焦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剖析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性以及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从建设理念、功能规划、师资培养、运行管理等多个维度探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策略,期望为提高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学深度融合,推动幼儿教育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技工院校作为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学前教育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任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借助真实工作场景和项目任务,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依托,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深入研究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建设现状

当前,部分技工院校意识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在硬件设施方面,有的院校设立模拟幼儿园教室、幼儿活动实训室、幼儿游戏区等教学场所,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及教具。在合作模式上,一些技工院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师资交流等活动。

(二)存在问题

部分技工院校对工学一体化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仍受传统教学思维束缚,未能充分彰显技工教育特色以及工学一体化要求。基地建设侧重于硬件设施的堆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实践教学基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以学生实训为主,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开发不足。同时,各功能区域布局不够合理,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影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兼具扎实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 教师。然而,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缺乏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此外,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且流动性较大,难以保障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漏洞。而且,技工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实习实训安排欠合理,学生的实践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二、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

(一)更新建设理念,明确建设目标

准确把握工学一体化的内涵,将职业标准、工作过程和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为学前教育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实际工作场景,构建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专业技能。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与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科学规划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建设模拟幼儿园教室、幼儿活动实训室、幼儿游戏区等实训场所,配备幼儿教育教学所需的设备和教具,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游戏设计、环境创设等实践操作提供平台。同时,运用 VR、AR 等技术,开发虚拟实训项目,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提升实训教学效果。设立幼儿教育科研工作室,鼓励教师与学生开展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具设计等科研活动。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促进教学与科研融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的幼儿教育培训、亲子活动、学前教育咨询等服务。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既能增强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域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例如,将模拟幼儿园教室与幼儿活动实训室相邻设置,方便学生在不同教学场景中进行操作;使科研工作室与实训相结合,便于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到幼儿园、早教机构等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管理人员等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开展师资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比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学和指导,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实现校企师资优势互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纳入评价指标,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

(四)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基地高效运行

制定实践教学基地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基地正常运行。同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安排学生实习岗位,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加强与企业在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同发展。改变传统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结论

工学一体化幼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新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合理的建设策略和有效的实施措施,能够提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实现工学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符合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推动幼儿教育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发展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雅庆. 幼儿教育学的项目化教学运用探究[J]. 考试周刊, 2018, (24): 190.

[2]申敏婷, 付红珍, 乔芳芳. 工学结合背景下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的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 2014, (39): 79-80.

作者简介:刘亚男(1993.06—),女,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学本科,音乐助理讲师,现代服务系主任,声乐、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