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驱动的初中劳动大单元教学实践
杨东旭 刘凤
东北师范大学北湖明达学校 长春市双阳区新安中心小学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关键时期,以往劳动教育常面临教学内容零散、实践机会有限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为初中劳动教育提供新思路。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探索构建初中劳动大单元教学实践模式,通过项目驱动方式提升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劳动能力深化劳动体验,为初中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构建项目场景,激发劳动兴趣
教师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倾向,精心设计校园花园改造、绿色环保小卫士等主题项目,将抽象劳动内容具体化、情境化,项目场景构建需要注重真实性,选取学校周边社区问题或社会热点话题当做切入点,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必要性和紧迫感,比如针对校园环境美化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美丽校园我参与项目,从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到实际改造全过程参与,使劳动教育和校园环境建设有机结合。项目情境创设应当充分考虑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和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如设计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撰写宣传文案,计算浪费食物数量并设计宣传海报,既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和艺术创作能力又加深对粮食安全重要性认识。
教师在项目实施初期应当注重引导启发,通过情境导入、问题设置等方式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法,共同确定项目目标和实施路径,教师还应当创设多元化劳动情境包括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等不同场域,让学生在多样环境中体验劳动价值。项目场景构建还应当注重季节性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如结合农耕节气开展种植活动,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设计传统工艺项目,使劳动教育更具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增强学生对劳动文化传承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劳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设计实践任务,培养劳动能力
实践任务设计需要遵循难度适中原则,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获得成就感,比如校园微农场建设项目中可以设计农作物选择、土壤处理等系列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逐步掌握农作物种植全过程技能。实践任务应当注重劳动技能系统培养,包括基本生活劳动技能、生产劳动技能及服务性劳动技能,如在家居生活小能手项目中设置居室清洁、物品收纳等任务,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实践任务设计还需要强调问题解决导向,每个任务都应包含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实践,如废物再利用创意工坊项目中学生需要思考废旧物品如何创新利用,培养资源节约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实践任务实施过程中应适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包括技能示范、操作要点讲解等,但应当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空间不宜过度干预,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如查阅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请教家长或社区专业人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任务应当注重团队协作,通过合理分工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如校园美食节项目中学生分组承担菜单设计、食材采购等不同任务,共同完成活动。任务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特长提供分层次任务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挑战点体验成功喜悦,任务设计应当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测量工具、简易加工设备等现代劳动工具,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信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提升劳动效率,使传统劳动教育和现代科技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劳动教育时代感和创新性。
三、开展成果展示,深化劳动体验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实物展示、成果汇报等方式全面呈现项目成果,比如传统手工艺探究项目完成后可以举办手工艺品展览,学生展示亲手制作剪纸、编织等作品,并向参观者讲解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成果展示不仅关注最终产品,更应重视展示学生劳动全过程,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等环节,可以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制作项目记录册或建立数字档案,记录项目实施关键节点和重要收获。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拍摄短视频、制作图文推文等现代表达方式分享劳动故事增强表达能力,成果展示应当拓展受众范围不局限于班级内部,可以邀请其他年级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参观扩大项目影响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认可和鼓励。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反思,通过小组讨论、撰写反思日记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解。
反思内容应当包括技能习得、情感体验等多个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设计评价表格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客观评价自身和同伴劳动表现形成积极反馈。成果展示后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思考项目延伸可能性,如何将劳动成果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将劳动学习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垃圾分类宣传项目结束后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继续践行垃圾分类理念,扩大项目影响。成果展示还可以引入竞赛机制,举办劳动技能比赛或创新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参与积极性,可以搭建校际交流平台,组织不同学校学生劳动成果互展互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并促进经验共享,还可以将优秀劳动成果应用于校园建设或社区服务中,比如将园艺设计用于校园景观改造,将环保创意产品投入实际使用,使学生感受劳动成果社会价值,增强劳动自豪感和责任感,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育理念。
结论:项目式学习驱动初中劳动大单元教学实践通过构建真实项目场景、设计系统实践任务、开展多元成果展示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并深化学生劳动体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和良好劳动习惯。未来初中劳动教育应当进一步探索项目式学习和学科教学融合路径,拓展校内外劳动实践空间,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祥伟 . 项目式学习框架下初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评实施路径 [J]. 天津教育 , 2024(30):68-70.
[2] 白瑞淑 . 项目式学习在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中的运用——以职业体验课程〈小小设计师〉为例[C]// 第七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23.
[3] 叶聪敏 . 巧借劳动项目式学习 , 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J]. 教育界 ,2024(2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