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路径探讨

作者

赖燕云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丰盛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作文教学面临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型要求。传统写作课堂强调个体输出,忽视互动交流,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逐渐被引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如何结合统编版教材特点,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引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作文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互动与协作的机会,导致合作学习难以有效嵌入教学流程。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往往侧重个体完成质量的评价,忽视小组协作过程中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碰撞的培养,使得合作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集体智慧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等因素影响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分工配合,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参与度不高,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削弱了整体学习效果。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解和运用尚不成熟,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引导机制,导致合作活动随意性强,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成效。在学生层面,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在合作过程中常常难以准确表达个人观点或有效倾听他人意见,影响了写作素材的丰富性与逻辑性提升。加之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协作意识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学生在合作中表现出依赖心理或排斥情绪,进一步限制了合作学习功能的发挥。

教材与评价体系的适配性不足也是制约因素之一。现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虽强调综合性与实践性,但在作文教学部分尚未系统融入合作学习元素,配套资源与教学建议相对薄弱。评价标准仍偏重最终写作成果,缺乏对学生合作过程与思维发展的多元评估,影响了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深入推广与持续优化。

二、融合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需要从教学目标设定、任务设计、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重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写作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与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协作中实现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需围绕统编版教材中的写作主题,构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写作内容、构思结构框架,并相互启发写作思路。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配置与角色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承担具体任务,形成责任明确、互动频繁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在写作前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和方法指导,在写作中适时介入调控讨论节奏与方向,在写作后组织多元反馈与修改优化,推动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深化对写作要素的理解与运用。要重视课堂时间的科学安排,合理划分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的时间比例,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影响合作效率与质量。

应建立支持合作学习开展的资源体系与环境支撑,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教学支持网络。通过创设情境化、生活化的写作任务,将学生置于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使其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协作交流与写作实践,从而激发表达欲望与参与热情,增强合作学习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获取途径,拓展其写作素材积累与成果展示空间,提升合作过程的互动性、可视化程度以及跨时空协作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需突破传统以最终作文质量为核心的单一评价模式,转向注重写作全过程与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强化同伴互评与小组自评机制,使学生在多元反馈中学会倾听、反思与改进,促进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基于统编版教材的作文教学实践成效分析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框架下,作文教学逐步体现出内容贴近生活、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的特点,为合作学习理念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尝试将写作任务转化为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参与积极性。通过设定明确的合作目标与任务分工,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建立起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写作内容趋于丰富,表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从教学反馈来看,合作学习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小组协作中,学生通过讨论、倾听、整合他人观点等方式,不仅拓展了写作思路,也在互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条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合作状态、记录课堂表现以及分析写作成果,发现学生在合作情境下的写作质量普遍高于个体独立完成的情况,说明合作学习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逐渐由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转向关注合作过程与个体贡献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小组互评、自我反思、同伴建议等机制,学生在写作后能够获得来自多方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其进一步调整写作策略、优化表达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统编版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与指导建议也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支持。教师借助教材提供的写作支架、范文引导以及情境创设等内容,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结语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融合,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组织形式以及依托统编版教材资源,学生在协作中提升了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教学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应在教学策略的精细化、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提升上进一步探索,推动合作学习与作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2, (48): 96-98.

[2] 陈雪梅.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1, (12): 45-47.

[3] 孙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J]. 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3, 24(6):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