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应用探究

作者

许俊杰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高新学校448200

引言: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环节,长期面临学生写作兴趣低、表达能力欠缺、思维深度不足等问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互动协作,为作文教学注入新活力。探究从构思、表达、评价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期望能够突破传统作文教学局限,构建更为高效、生动、开放作文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在作文构思阶段策略运用

小组合作于作文构思阶段应用,首要体现在集体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思维火花方面,教师应当根据作文主题将全班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引导各组成员围绕同一主题展开自由讨论,每位成员贡献独特见解与观点。这种无拘无束交流氛围有效打破思维束缚,使学生从多元视角思考问题,促使单一认知向多维思考转变。例如面对成长主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应当从亲情、友情等不同角度审视,形成更为全面认识。构思阶段小组合作还表现为素材共享机制建立,学生通过分享个人生活经历、阅读积累或社会见闻实现材料互补与资源整合,尤其对于生活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而言,他人分享材料为其提供借鉴参考,丰富写作内容。

构思阶段小组合作另一重要策略体现在文章框架与结构共建上,学生应当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文章写作思路、内容安排等结构要素,这一过程中组员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完善,促使初步构思不断优化。教师应当引导各小组绘制思维导图或结构图,将分散想法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清晰的写作路径。针对写作障碍学生,小组合作提供心理支持与技术支持,缓解其写作焦虑。通过倾听他人构思过程,观察他人思维路径,这类学生往往能获得启发与鼓励,逐步建立写作信心。教师在此环节应注重引导而非干预,适时点拨而非包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集体智慧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构思,避免思维趋同或观点雷同现象出现。

二、小组合作在作文表达过程方法创新

小组合作于作文表达过程中构建互助互促机制,使学生通过近距离交流感受多样表达方式,从而反思提升自身语言表现力,教师应当组织美句共赏环节,鼓励学生分享精彩句段,共同品析其表达魅力,促进组内成员共同进步。这种协作学习还应当采用接力写作模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文章,每人负责特定部分,最终整合成完整作品,此过程要求学生关注自己负责的内容,同时考虑与他人部分衔接统一,培养整体意识与协作精神。表达过程中小组合作创新还表现为多元化形式探索,打破传统默写局限,引入交互式表达、表演式表达等新形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叙事性文章改编成短剧表演,将说明文转化为演示文稿,将议论文重构为辩论形式,这些转换过程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创造性表达。

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 < 山海经 >》一课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抓住细节主题写作活动。先将全班分为六人小组,每组围绕文中人物细节描写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作者如何通过细微之处展现人物品格,随后各小组成员轮流扮演细节猎手角色,每人负责捕捉生活中某个场景或人物的一个细节,并用精准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有学生捕捉到校园早晨阳光透过树叶斑驳投影,有学生观察到老师批改作业时眉头微皱又舒展瞬间,还有学生注意到同学思考问题时无意转动笔尖习惯。这些细节通过小组内分享交流,经历商讨修改,最终每组选出最生动细节进行全班展示。接着教师引导各小组开展细节串联活动,将组内所有细节按照特定逻辑关系串联成一篇短文,此过程中学生既要关注自己负责部分表达准确性,又要考虑与前后内容连贯性形成完整文章脉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组合作在作文评价环节有效实施

小组合作于作文评价环节应用主要表现为多元互评机制建立,打破传统教师单一评判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与交流互助,教师应当设计结构化评价表格,包含内容深度、结构安排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依据客观标准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既成为评价者又为被评价者,在评价他人中提升鉴赏能力,在接受评价中完善自身不足。小组评价过程应注重平等尊重氛围营造,鼓励学生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同时善意表达批评,评价还应当采用优点挖掘与问题诊断相结合策略,既肯定作文闪光点,又指出需要改进方面,保持评价全面性与建设性。评价环节还应注重作文修改完善过程中的集体智慧运用,学生将初稿在小组内分享,接受组员反馈意见后进行修改,这种“写—评—改—再评—再改”循环过程,使作文质量逐步提升,同时增强学生自我反思与修改能力,培养严谨写作态度。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小记者工作坊评价活动,将学生分为编辑部、记者团、读者群三类角色小组,每组承担不同评价职责。编辑部负责评价新闻标题是否醒目、导语是否精炼、结构是否合理;记者团负责评价新闻事实是否准确、材料是否充分、采访角度是否独特;读者群则负责评价新闻吸引力、可读性及社会影响。学生完成新闻写作,按照三轮会审流程展开评价:在原始小组内进行初审,相互提出修改建议,然后作品流转至不同角色小组进行专业审核,从不同视角给予评价,最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作者汇报创作意图,各评审小组提出评价意见,全班共同讨论。这种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方式不仅全面客观反映作品质量,更让学生体验新闻工作的真实流程,理解不同角色对新闻作品关注点。

结论: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应用探究,可以发现小组合作模式确实为作文教学带来新活力与新思路。在构思阶段,小组合作激发思维火花,拓展写作素材,完善文章结构;在表达过程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探索多样化表达形式;在评价环节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作文质量提升。小组合作作文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交流互动,培养协作精神,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小组构成科学性、活动设计合理性等问题,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现象。

参考文献

[1] 龙兴泉 .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 [J]. 语文课内外 , 2020(35):59-59.

[2] 刘锐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0, 000(017):P.1-1.

[3] 王彦博 . 浅谈初中作文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C]// 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 (2018 年 7 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