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初中历史课堂在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
王新民
鄂伦春自治旗宜里学校 165474
引言: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重任,新课标强调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运用情境教学手段。而课堂导入是历史教学第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效果,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恰当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构建历史思维框架,成为历史教师需要解决问题。
一、分析历史事件,构建导入情境
教师应当从多角度解析历史事件,包括时代背景、主要人物等维度,提炼适合导入环节情境素材,教师应当创设身临其境体验帮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感受特定历史氛围,通过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可以展现历史推动者思想行为,彰显人物精神气质,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可以设计历史假设情境,促使学生思考历史选择和发展走向,通过挖掘历史事件关键转折点可以营造历史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历史事件分析不仅为情境创设提供素材来源也为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提供思维框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注重史实准确性和教育价值统一,既尊重历史真实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使情境创设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达成育人目标。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鸦片战争》教学为例,教师应当从多维度分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构建富有感染力导入情境。课堂伊始教师应当展示一幅清朝官员销毁鸦片场景图片,播放当时商人走私鸦片情景再现视频片段,创设历史冲突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何官员要销毁这些货物?接着引入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事件,展示林则徐劝诫鸦片烟民告示以及虎门销烟过程中英商抵制场景,通过历史人物冲突情境揭示中英矛盾根源。教师还可以出示当时清朝和英国军事力量对比资料,如清朝军队装备落后、战术陈旧而英国则拥有先进轮船和火炮,创设悬念情境:看似实力强大清朝为何最终战败?通过战前态势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中英双方国力实质差距。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课程内容,优化情境设计
不同历史内容具有各自特点,政治制度类内容适合模拟情境,科技发展类内容适合实物展示情境,文化思想类内容适合文化体验情境,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调整情境复杂性,基础内容可以设计简洁情境直接切入主题,复杂概念则需要层次分明情境逐步引导,还应当考虑课程内容时代特征选择情境呈现方式,古代史多采用传统史料,近现代史则可以灵活运用现代化资料。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和学生生活经验连接,使抽象历史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情境设计需要突出重点避免喧宾夺主现象,每个导入情境都应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展开从而确保教学目标实现。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特点优化情境设计。导入环节教师应当准备几种植物种子和简易农具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并展示现代农业和原始农业对比图片创设直观感知情境,引发思考:早期人类如何从采集狩猎逐步过渡到农业生产?接着教师应当展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考古发现实物图片,特别是出土陶器、石器等生产工具以及原始农作物遗存,创设考古探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设计情境模拟:请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在没有现代工具情况下如何解决食物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原始人面临生存挑战理解农业起源重大意义。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制作陶器、发明农具等场景复原短片,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原始农业发展过程。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应当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富有吸引力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问题情境设计应当具备一定开放性和探究性,既有明确答案指向又留有思考空间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故事情境选取应富有代表性,能够引发情感共鸣激发价值认同,比较情境构建应突出差异性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思考原因培养辨析能力,悬念情境创设应当抓住历史关键转折点,引发学生猜测和期待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技术运用可以丰富情境呈现形式,但应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形式喧宾夺主,教师还应当注重情境创设过程中交互性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朝统一与灭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开始教师应当展示一幅历史朝代更替时间轴,重点标注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和隋朝统一成就,创设历史纵横对比情境引发思考:为何经历长期分裂后,隋朝能够迅速完成统一大业?接着教师应当设计问题情境:隋朝只存在三十余年就迅速灭亡,这和秦朝短命何其相似,二者有何共同原因?通过历史现象对比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展现隋朝辉煌成就教师应当播放大运河、长安城等历史遗存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成就展示情境让学生感受隋朝强盛一面,教师应当讲述隋炀帝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等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暴政必然引发反抗历史规律。教师还应当设计悬念情境:若隋炀帝不大兴土木、不穷兵黩武,隋朝命运会否改变?引导学生分析隋朝灭亡原因复杂性,理解个人因素和制度因素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隋朝兴亡历史启示,从而将情境体验转化为历史思考提升教学实效。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情境创设应当遵循历史真实性原则,并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取情境素材精准把握课程内容优化情境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能够构建起富有吸引力历史课堂导入模式。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创新,将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情境创设过程中,使历史课堂导入环节既能引人入胜又能启迪思考,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康志宏 .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法 [J]. 关爱明天 , 2014, 000(006):31-31.
[2] 季春林 .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J]. 新课程 ( 上 ), 2010(10).
[3] 张松.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J]. 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6):0248-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