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创意实践素养的小学美术创想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徐振清

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  215228

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想画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发挥创意。创意实践素养强调学生在创新意识主导下进行思维和行动,将其融入小学美术创想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意实践素养的内涵及在小学美术创想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创意实践素养的内涵

创意实践素养指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造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能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二)创意实践素养在小学美术创想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想画创作灵感,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敢于突破传统,发挥想象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美术作品;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想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二、基于创意实践素养的小学美术创想画教学策略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激发创意灵感

教师借助各种形状和图案的模板,引导儿童进行创意绘画。模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框架,让他们在此之上进行发挥和创新,降低创作难度,同时激发想象力。运用多媒体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动画等。通过动画的渐变、闪烁等效果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经典作品和动画中的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都能为学生提供灵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在多媒体课件中嵌入互动游戏和问答环节,激发小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和参与感。例如,设计与绘画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了解绘画知识和技巧,同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课件中加入专业讲解音频,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学生在欣赏作品时,通过音频解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意图等,从而更好地从中汲取灵感。使用高分辨率图片展示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作品的细节和技巧。细节往往是艺术作品的精华所在,通过高清图像展示,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利用 AR 技术,让学生将虚拟的艺术元素与现实环境结合,创造独特的鉴赏体验。

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花园图片,如中式花园、欧式花园等,让学生观察花园中花朵的颜色、形状,以及植物的布局等。同时播放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出花园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点击屏幕上的花朵,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看看能创造出怎样的花园色彩组合。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同时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示一些画家笔下的花园作品,如莫奈的《睡莲》系列,通过高清图片让学生观察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和笔触来表现花园的光影和氛围的。同时播放专业的音频解说,介绍画家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灵感。

(二)引导观察与想象,丰富创作源泉

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事物。比如观察植物,先看整体形态,再看叶子、花朵细节。让学生换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发现不同视觉效果。如观察教室,站在教室角落、中间、门口等不同位置观察。不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触摸感受物体质地,用鼻子闻气味等。如观察水果时,触摸表皮,闻闻气味。讲一个有趣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如讲《小红帽》故事后,让学生画小红帽在森林中的场景。播放不同风格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感受和想象进行绘画。如播放激昂的进行曲,让学生画战斗场景。给出两个相反或差异大的事物,让学生联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创作。如给出白天和黑夜,让学生画过渡时刻景象。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主题的高清图片,如自然风景、动物、人物等,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播放与绘画主题相关的视频,如动物生活习性、自然现象形成过程等,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动画展示绘画步骤和技巧,如色彩渐变、线条运用等,便于学生理解。带学生到公园、郊外等地方进行实地写生,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真实场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学生接触优秀艺术作品,学习不同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节日庆典等,观察人们的活动和场景,丰富创作素材。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事物和想象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定期展示学生作品,让他们互相评价和欣赏,从他人作品中获取灵感。

(三)采用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讨论和协作,激发彼此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创意,互相启发,共同完善创意方案。例如,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如“未来城市”,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未来城市的样子,然后分工合作完成一幅创想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四)运用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美术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扮演艺术家、评论家等角色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在讲解一幅名画时,让学生扮演画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其他学生扮演评论家进行评价,然后让学生根据对名画的理解进行创想画创作。

(五)鼓励创意实践,提供展示与评价平台

为学生搭建创意实践平台,提供充足的时间与资源支持学生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如将学生的画作挂在教室墙上,或通过投影仪展示,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欣赏彼此的作品。同时,开展同伴互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

结论:

基于创意实践素养的小学美术创想画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引导观察与想象、小组合作创作、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以及提供创意实践和展示评价平台,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邵 金 凤 . 核 心 素 养 下 的 小 学 美 术 大 单 元 教 学 探 究 [J]. 天 津 教育 ,2025,(07):165-167.

[2] 叶璐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课堂样态探微 [J]. 名师在 线 ,2025,11(02):13-15.

[3] 刘淑会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J]. 天津教育 , 2024,(23):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