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个性化表达的培养策略
赵琳
祁阳市第一中学
引言: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表达技能训练更是学生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展现,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模式化倾向,学生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特色。个性化表达培养已成为当代写作教学重要课题,文章基于现实教学环境分析学生写作现状,探索有效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表达风格,提升写作能力与审美品位。文章从激发内在动力、提升艺术魅力、拓展实践空间三个维度展开讨论,力求构建完整培养体系。
一、理解个性,激发表达内在动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独特气质与思维方式,营造自由平等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想法,课堂上可设置开放性话题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避免固定思维模式。教师评价应注重发现亮点,对富有创意见解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表达成就感,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体验,将个人情感融入写作形成独特风格。开展心理测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性格特点找到适合表达方式,组织优秀作家作品欣赏课,分析名家独特风格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模仿探索欲望,引入写作动机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目标,找到写作意义增强主动性。创设情境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采访等让学生置身特定环境,激发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袋,记录个人成长轨迹,反思表达变化。通过多元阅读指导拓宽学生视野,接触不同风格文本,积累表达素材。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对朱自清散文的感受,推荐相关自然描写主题写作使其乐于表达,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捕捉学生对荷塘意象的独特理解,及时肯定与引导。组织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分享对荷香、月色等感官描写的体验心得,在互动中激发表达热情。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笔下的社会底蕴,形成对作品时代背景的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介绍朱自清白话美文风格形成历程使学生了解个性表达的价值,教师在讲解月下荷塘意境时应展现个性化语言风格,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宽松评价环境,鼓励学生从色彩、声音、气味等多维感官大胆创新描写。建立班级写作云平台引导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的荷塘月色般美好景象,积累表达素材。通过师生共同制定以我眼中的自然美为主题的个性化写作计划,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过程中体验成长喜悦,保持持久写作动力。
二、把握技巧,提升表达的艺术魅力
针对常见表达问题如词语重复、句式单调等设计专项训练,提升语言表现力。组织学生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中鲁迅冷峻笔触与含蓄情感的融合,总结其白描手法与讽刺技巧。开展仿写训练,先模仿鲁迅她便拖着疲乏的身子等朴素而有力的句式,再逐步融入个人元素,最终形成独特风格。针对《祝福》的叙事特点,讲解如何通过闰土、祥林嫂等人物塑造表达思想内涵,让学生掌握小说的艺术特性。引导学生关注我与祥林嫂的对话,学会准确用词传达人物间的微妙情感。训练学生运用死这一意象的象征手法,将封建礼教的压迫具象化,增强表达生动性。指导学生把握《祝福》中短促对话与长篇叙述的节奏搭配,形成独特语感。设计创新思维训练,如从祥林嫂视角重述故事,拓展表达角度。
教师应当通过赏析文章句段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笔下的人道主义关怀与批判精神,设计“鲁镇的人们都同情祥林嫂吗”等典型病句修改练习,培养语言敏感度。开展以迷信、封建礼教为主题的词汇拓展活动,为理解作品主题提供素材支持。引导学生学习鲁迅描写祥林嫂的心理描写技巧,通过外在细节展现内心绝望。指导学生把握《祝福》中除夕夜场景的描写方法,学会运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元素创造鲁镇的热闹与祥林嫂的孤独形成对比的效果。组织将《祝福》中的某一情节改写成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体会不同文体表达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引用技巧,学会借助《祝福》中运气一词的反复出现增强讽刺效果。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鲁迅笔下额上的皱纹间现出许多细纹等细节刻画,捕捉个性化表达素材。开展鲁迅语言风格鉴赏活动,培养学生辨别其冷峻风格的能力。鼓励学生建立个人词语库,收集鲁迅作品中的独特表达形成专属语言资源。
三、搭建平台,拓展表达实践空间
校园文学社团作为重要阵地,定期组织写作沙龙与朗诵会,让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班级博客或公众号则为学生提供发表园地,增强写作目标感,主题征文比赛设置创新奖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形式。跨学科写作项目结合历史、科学等内容,拓展表达视野,邀请校外作家进校园开展面对面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建议,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参与线上写作社区,与更广泛人群交流。写作体验活动如采风、参观等丰富学生生活素材,写作工作坊针对学生个人需求提供指导,解决具体问题,读书会活动通过深入阅读培养语感积累表达资源,跨校联谊扩大交流范围,感受不同风格,多媒体技术应用拓展新型表达形式如微视频创作与播客录制等。
校外资源同样值得充分挖掘与利用,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体验真实生活,获取第一手感受,文学场馆参访如博物馆、名人故居等,感受文学历史氛围,地方文化考察了解乡土特色,融入地域元素。媒体机构实习体验专业写作环境,学习规范流程;公益宣传活动撰写文案,锻炼实用写作能力,文学竞赛参与省市级比赛,接受专业评审意见。线上写作平台投稿,尝试面向更广阔读者群体,名家讲座聆听文学前沿动态,把握创作趋势,成果展示会定期举办,肯定学生进步增强自信心,电台广播节目合作,尝试声音表达形式。校刊校报专栏开辟形成稳定写作习惯,文学创作营集中训练营造沉浸式氛围,长效激励机制建立,持续关注学生表达变化,给予及时反馈促进写作能力螺旋式上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激发内在动力、提升艺术魅力、拓展实践空间三方面策略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独特表达风格。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技巧训练、提供实践平台相结合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评价体系建设,形成更科学客观评价标准。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融合,拓展表达新途径。个性化表达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银平 . 论高中议论文写作个性化表达教学 [J]. 中学语文,2024,(29):72-74.
[2] 耿艳 . 高中语文写作个性化语言的培养策略 [J]. 作文,2023,(48):57-58.
[3] 魏堃 . 高中语文如何开展个性化写作 [J]. 好作文,2023,(1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