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邓开艳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 55000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认为:农村体育治理是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促进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落实治理有效的重要手段。经验表明,面临着农村体育治理主体权责混乱、社会市场参与治理程度较低、群众的参与治理意识较缺失等发展困境。研究提出:立法治:“德法并举”落实治理主体权责划分、深自治:“简政放权”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筑共治:“积极引导”带动全员主动参与体育,借以助推我国农村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体育;治理

前言

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但乡村振兴始终在路上。乡村振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面极广,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集聚复杂性和系统性一体的重大工程。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明确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为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治理成为我国新时代农村体育事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虽然我国乡村体育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体育强国目标要求之间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导致体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基于此,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步向前。鉴于此,本文将探索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的当代价值,对其目前所遇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借以提出相关路径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治理的时代意蕴

1.1农村体育治理是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1]。乡村体育产业自身拥有丰富的本地资源优势,但是与城市体育产业相比,它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但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方体育产业进行持续发掘,丰富产业内容,就能不断完善乡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结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加大农村体育治理力度,推进农村产业日益兴旺,农村体育治理就会成为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的新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实现。

1.2农村体育治理是助力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对周围人文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宜居为主旨。农村体育与生俱来存有的生态属性,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都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2]。基于此,治理不仅可以通过翻修房屋和开垦荒地,修建大量便民的公共体育设施,改善乡村卫生环境,极大改善我国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局面,还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丰富农村精神文化、提升农村居民幸福度、打造友好型居住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1.3农村体育治理是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3]是建设乡风文明的主要任务。现今,我国饱受“物”主义思潮的影响,致使国内许多民间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不断面临传承和发展危机”,对我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造成重大冲击。”[3]对此,通过农村体育治理能加大乡村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力度,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净化乡村社会不良风气、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借以调动广大农民传播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农村自身文化自信以助力乡村振兴。

1.4农村体育治理是落实治理有效的重要手段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内容,要求将“以自治为活力,以法治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和谐有序”[4]。通过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理解,培养群众具有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更好地参与到农村的事务中来,从而让他们在遇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能够用法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以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转化成生活当中的行为规范,并将其作为一种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

2.1农村体育治理主体权责混乱

随着我国乡镇政府机构的不断改革,基层治理机构进行削减和人员的裁撤,体育部门人员基本上都被裁撤,其职位大多由民政、共青团等组织负责人进行兼任,体育管理没有专门的体育负责人和行政机构,大多仅配1名工作人员,且主要由办公室主任兼任,造成体育管理没有专门的体育负责人和行政机构[5],使农村基层治理缺少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和体育管理人员,造成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农民都是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乡村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权力划分不清,甚至在一些决策部署上造成农村体育行政职能失职,出现乡镇其他管理部门在申请和运作乡村振兴体育资源项目时出现治理“边缘化”等问题,不断增加农村体育治理难度。

2.2社会市场参与治理程度较低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选择在经济发展较快或体育公共设施和服务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落脚。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体育公共设施和服务都比较落后,就会很少引来企业的投资,造成农村体育治理模式单一的现象。基于此,调动社会市场积极进入偏远农村进行体育治理就成当前农村体育治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其次,我国农村体育治理尚且停留在“政府包办”的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久而久之易形成“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逐渐挫杀市场主体作用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忽视村民真正的体育需求,影响体育治理的健康发展。

2.3群众的参与治理意识较缺失

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城”生活,留守的村民大多是体育知识和技能储备较差或者参与体育治理能力有限的老年人,导致以老年人和儿童为农村常住人口的现象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的常态。同时,由于许多农村社会体育组织多数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非正式性体育组织,其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都存在组织规范问题,在不断实践中问题会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群众主体热情逐渐缺失,村民体育意识渐渐淡薄,农村体育治理主体合力不足最终导致治理呈现下坡趋势,最终居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逐渐削弱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路径优化

3.1立法治:“德法并举”落实治理主体权责划分

针对农村公共体育管理部门主体权责混乱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逐条对农村公共体育法律条文中行政组织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划分,明晰政府与体育行政部门在执行相关条款时的详细要求,积极维护乡村体育服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确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法规得以进一步落实。与此同时,乡镇政府应改革放权,由过去的管理者慢慢向服务者转变,建立乡镇政府-村集体-个体三级治理体系,完善三级治理体系制度、法规,加强全体成员责任和权力意识,不断提高体育治理法治水平,逐渐形成高效的上下联动体系,以政府引导、多主体中心协同共治的新时代农村体育治理新局面。

3.2深自治:“简政放权”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

我国目前的乡村体育管理仍然是一种以“他治”为主导的“家长式”管理模式,既不能满足农户不断增加的体育需要,也会使政府承担更大的管理费用。基于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做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的引导者,通过开放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社会市场进入农村体育治理体系,以培育基层自治来挖掘和释放农村体育活力,让市场发挥其高效的运作和组织机制。最终政府通过“简政放权”,释放基层体育活力成为提高农村体育自治最高效的方式,农村组织活力进一步被激发,继而不断提升农村体育组织效能。

3.3筑共治:“积极引导”带动全员主动参与体育

为了实现更高效地体育治理,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头联合企业、社区、学校等其他社会组织集中整合当地资源,增加农村体育活动的专业性,赋予参与体育治理的话语权。通过不断与社会协力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形成法律法规健全、政务服务高效共治、法治、自治的乡村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乡村体育发展长效机制[6]。借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农村居民、基层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双向”农村体育治理模式,确保乡村体育活动发展能更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4结语

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基础,所以农村体育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7]可见,加强农村体育治理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需要立法治:“德法并举”落实治理主体权责划分、深自治:“简政放权”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筑共治:“积极引导”带动全员主动参与体育,不断地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孔详智,等.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53,109,175,176.

[2]任海.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特色城乡体育融合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8.

[3]韩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十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2,208.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9-6-23.

[4]吕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治理的实践逻辑与因应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2):64-73.DOI:10.19582/j.cnki.11-3785/g8.2022.02.010.

[5]张莉,彭国华,许磊.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困境及治理[J].浙江体育科学,2022,44(2):50-56..

[6]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A/OL].(2022-6-22)[2023-050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22/content_5697135.Htm.

[7]张向荣.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体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逻辑、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