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寻

作者

杨军

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引言:美术鉴赏教育是高中美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然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深入理解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探索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教学策略对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高中生审美心理形成因素和发展规律、审美能力培养途径和实践策略、审美鉴赏教学方法和创新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中生审美心理形成因素与发展规律

生理发育方面高中阶段青少年大脑额叶皮层快速发育,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区域逐渐成熟为审美判断能力提供生理基础,视觉感知系统趋于完善,色彩辨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明显增强使其具备欣赏复杂美术作品基本条件;认知发展方面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开始具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能力,能够理解艺术作品深层含义把握作品风格特点,批判性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建立自我审美标准对艺术作品有独立见解;情感体验方面高中生情感丰富而复杂,对美感体验更加敏锐产生强烈共鸣,情感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能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宣泄情感、获取心理满足。

社会文化因素方面家庭美育氛围、学校教育引导、同伴群体影响以及大众媒体传播共同塑造高中生审美心理,其中学校美术教育起着系统引导作用,而网络媒体信息则对其审美观念产生广泛影响。高中生审美心理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从感性欣赏阶段逐步过渡到理性分析阶段,初期主要凭直觉感受作品表面特征,注重视觉冲击力,中期开始关注作品表现技法和情感表达,能进行简单艺术形式分析,后期则能够理解作品历史文化背景,把握艺术风格特点形成较为系统审美评价体系。高中生审美心理还表现出明显个体差异性,受个人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影响形成不同审美倾向,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形成因素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审美心理发展培养良好审美能力。

二、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途径与实践策略

构建循序渐进审美培养体系,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设计由浅入深学习内容,可以从熟悉生活环境美感体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欣赏民族传统艺术,再拓展至世界各国优秀艺术作品形成开阔审美视野;创设丰富美术鉴赏情境,通过展览参观、博物馆教学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原作,获得真实艺术体验增强感知力和鉴别力;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组织美术创作实践、艺术评论写作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审美表达能力;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资料收集、作品分析、成果展示,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将美术鉴赏与历史、音乐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艺术作品建立完整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审美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对自身审美体验进行思考形成独立审美判断;鼓励学生建立个人美术鉴赏笔记或作品集,记录审美感受与思考过程促进审美能力内化。在实践策略方面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基础学生设计难度适宜教学任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异质分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结合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状况;注重营造开放包容审美氛围,尊重学生独特审美感受和见解鼓励表达个性化观点;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既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又能以开放心态学习借鉴外来艺术精华,形成健康审美心态。

三、高中生审美鉴赏教学方法与创新模式

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如再现艺术家创作背景、模拟特定历史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艺术氛围激发审美兴趣;运用比较鉴赏教学法,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文化背景作品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艺术表现差异,培养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艺术问题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作品、形成结论,培养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还可以采用以创促鉴教学法,将鉴赏和创作有机结合,通过临摹名作、模仿艺术风格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创作者角度理解艺术表现手法,加深审美认识;运用叙事教学策略,通过讲述艺术家生平故事、作品创作过程等增强学生情感共鸣促进深度理解。

随着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学习和线下体验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习知识、观看高清艺术作品图像、参与在线讨论,课堂时间则用于深度交流与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建立美术鉴赏工作坊,打破以往的课堂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长期实践场所,开展专题探究、作品创作等活动培养持续学习兴趣;推动校园美术馆建设收藏优秀复制品与学生作品,定期更换展览主题让美术鉴赏融入校园日常生活。在教学评价方面突破以往的考试局限,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档案袋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还应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形成独特审美风格培养创新思维与批判精神;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美术史论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审美引导水平为创新教学提供保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对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和美术鉴赏教学关系深入探讨,揭示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高中生审美心理发展既有规律性又具个体差异性,多元化审美体验和实践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提高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未来美术鉴赏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学科融合,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学生综合审美素养与创新精神,推动美育改革深入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莎 .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寻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 2021(2):1.

[2] 林芳庆 .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寻 [J]. 戏剧之家 ,2021(003):169-170.

[3] 温虹 .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