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探究

作者

曹俊梅

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督管理

引言:药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建立健全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成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追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仍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互通共享不畅、追溯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本文针对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问题展开探究,旨在分析体系构建现状、突破实施难点、探索优化路径,为完善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思路。

一、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现状分析

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各地陆续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码应用,部分区域建立起区域性药品追溯平台。然而从整体来看,现有追溯体系呈现碎片化状态,各地方、各部门分别建立不同追溯系统,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追溯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复杂追溯体系运行;追溯标准不统一,各企业采用不同编码规则与技术标准,造成追溯信息难以互联互通;追溯范围局限,主要集中于药品生产企业出厂环节,对流通、零售等后续环节覆盖不足;追溯信息采集手段单一,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出错;追溯主体参与度不高,部分企业将追溯视为额外负担而非内生需求,积极性不足。

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追溯体系顶层设计不足,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机制,未能形成全国统一药品追溯标准体系;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尚未充分融入追溯体系建设。而且法律法规支撑不足,现有法规对追溯主体责任、信息共享机制、数据安全保护等规定不够明确,约束力不强;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主动参与追溯体系建设。并且追溯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企业追溯投入与收益不对等,限制了追溯体系快速推广。

二、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难点突破

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面临诸多技术与管理难题,技术标准统一问题尤为突出,药品追溯涉及全产业链众多环节,各环节主体信息系统架构差异巨大,统一技术标准与接口规范需解决复杂兼容性问题。追溯编码体系设计复杂性高,必须兼顾国际通用标准与我国本土实际情况,平衡普适性与医药行业特殊要求。信息互联互通阻碍普遍存在,区域追溯平台间信息壁垒明显,系统架构不一致,数据格式多样化,跨平台数据交换机制缺失,追溯信息链条断裂现象时有发生。追溯数据真实性验证机制缺乏,现行追溯信息采集过程主要依靠企业方自行上传录入,缺少有效第三方核查机制,数据可靠性保障措施不足,存在信息造假风险,影响追溯体系公信力,且信息采集环节错误频发导致追溯链断裂,影响药品质量安全评估精准度。

追溯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构成另一重大难题,完善追溯体系建设需投入巨额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尤其中小规模药品经营企业承受能力有限,收益回报周期长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追溯主体责任界定不明确,药品供应链条环节多、主体类型复杂,各环节责任划分模糊,信息录入责任主体不清导致责任追究难以落实。监管协同机制不健全,药品监管工作涉及药监、卫健、医保等多部门,各部门信息系统各自独立运行,监管信息难以共享互通,致使监管资源浪费与监管盲区并存。而且药品流通市场结构复杂,小型分散经营主体众多,追溯覆盖面拓展困难;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追溯系统推广应用面临技术门槛。破解上述难题需从顶层设计入手,整体规划标准制定、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责任明确与成本分担,形成全链条协同推进长效机制。

三、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化路径

优化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国家层面药品追溯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全国统一追溯标准规范体系,明确各环节追溯主体责任边界,建立追溯信息互联互通长效机制。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应牵头建立全国药品追溯协同平台,打通区域平台信息壁垒,实现全国追溯信息一体化管理。要加速推动追溯技术创新应用,将区块链技术融入药品追溯系统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追溯信息自动采集减少人为干预,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增强风险预警预测能力,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识别异常交易行为。还要加强追溯标准国际衔接,遵循全球药品供应链管理标准,提升追溯体系国际兼容性。同时应当强化行业组织参与度,发挥行业协会技术支撑作用,组织制定行业追溯自律规范,推广先进追溯经验,促进行业共识形成;并探索建立追溯服务市场化机制,培育第三方追溯服务单位,提供专业追溯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追溯实施门槛。

健全追溯法规标准体系作为根本保障,需修订完善药品管理法及配套法规,进一步明确追溯主体法律责任,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要加快制定完整覆盖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追溯技术标准与数据标准,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应当强化追溯主体责任落实,明确生产企业追溯信息首要责任,要求其建立完善追溯信息记录制度;督促经营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确保追溯信息传递完整准确;引导医疗单位规范药品使用管理,记录终端使用信息,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还要创新追溯成本分担机制,探索相关部门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方式降低企业追溯成本,提高参与积极性;并推动追溯价值深度挖掘,帮助企业通过追溯信息增值应用获取商业回报,将追溯转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当构建追溯信息公众查询平台,增强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多

方参与监督格局。

结论:构建流通环节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保障药品安全长效机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部门、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当前我国药品追溯体系建设仍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互通以及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亟需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法规完善、主体责任落实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未来应加快推动国家药品追溯协同平台建设,促进区域平台互联互通,强化追溯主体责任,创新技术应用与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全面覆盖、信息互通、协同高效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丽莉 . 药品流通环节对药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及管控对策 [J]. 智慧 健康 ,2023,9(12):278-281.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3.12.065.

[2] 马 欣 宁 . 流 通 环 节 药 品 质 量 管 理 控 制 探 究 [J]. 黑 龙 江 科学 ,2020,11(12):142-143. DOI:10.3969/j.issn.1674-8646.2020.12.065.

[3] 郑霞 . 药品流通环节质量风险管理办法 [J]. 药店周刊 ,2021(1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