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措施分析
田翔宇
身份证号码:410522199010053732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度高的特点,其造价概预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与建设目标的实现。概预算审核作为造价管控的前置环节,既要通过精准核算避免高估冒算或漏项缺算,也要为后续施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奠定基础。
一、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相关理论
1.1 概预算的基本概念
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计价标准,对工程项目所需全部费用进行的预先计算。其构成涵盖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多个维度,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费用体系。从作用来看,概预算既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投资估算提供精准参考,也是设计方案经济性评价的标尺,同时还是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和竣工结算的基础,贯穿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环节。
1.2 审核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需遵循客观性、准确性、合规性和时效性原则。客观性要求审核过程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因素干扰;准确性强调数据计算精准无误,避免遗漏或重复计价;合规性要求审核严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项目合同约定;时效性则需审核工作紧跟工程进度,及时反馈问题。审核流程通常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准备阶段需收集设计图纸、计价依据等资料并熟悉项目情况,实施阶段通过核对工程量、审查定额套用和取费标准等开展具体审核,总结阶段形成审核报告,提出调整建议并反馈给相关方。
1.3 影响概预算的主要因素
设计方案是影响概预算的首要因素,不同的路线走向、桥梁结构形式等设计选择,会直接导致工程量和材料用量的差异。材料价格波动对概预算影响显著,市场供求关系、运输成本及政策调控等都会引起材料价格变化,进而改变工程成本。施工工艺与技术水平也至关重要,先进施工技术可能减少人工和机械投入,降低成本,而复杂工艺则可能增加费用。
二、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现存问题
2.1 审核依据不规范
审核依据的混乱是当前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中的突出问题。部分项目在定额套用中存在随意性,同一类工程子目既可能选用市政定额,也可能套用公路定额,导致计价标准不统一。取费标准的执行缺乏一致性,有的项目按最新政策调整费率,有的则沿用过期文件,甚至出现人为调整取费基数的情况。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的脱节也加剧了审核依据的失范,部分设计内容未明确工程材料规格、施工工艺等关键信息,审核时只能依赖经验判断,进一步降低了审核结果的可靠性。这种不规范状态使得概预算审核失去了统一的评判标准,易引发工程各方的争议。
2.2 审核方法落后
当前多数公路工程概预算审核仍以人工核对为主,依赖审核人员逐页翻阅图纸、对照定额手册计算工程量,不仅耗时费力,还难以避免疏漏。传统方法对复杂项目的审核力不从心,面对大型桥梁、隧道工程中的三维结构,二维图纸的拆解计算容易出现偏差。审核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校验机制,对工程量计算、费用汇总等环节的复核多采用抽查方式,难以全面排查错误。
2.3 审核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审核人员的能力短板制约着审核质量的提升。部分审核人员对公路工程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难以准确理解复杂设计图纸中的技术细节,对特殊结构的工程量计算容易出现偏差。对最新计价政策和规范的学习滞后,在审核时仍沿用旧有规则,导致结果不符合现行要求。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仅能完成简单的算术核对,无法对概预算中隐藏的不合理费用进行深度识别,难以发挥审核的监督作用。
2.4 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的不互通性,设计方、业主方以及施工方各有其知晓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向审核方传递,审核信息的来源少于三个参与方的信息来源。审核人员基本仅能获得招标文件及设计文件,并且施工方案和合同变更等其他重要资料的获取也有限,使得审核只能浅表性审核。另外,信息的不时效性也比较突出,施工中存在的设计变更、材料代换等无法迅速传递到审核岗位,使得审核工作的可参考程度大打折扣。
三、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措施
3.1 规范审核依据
就公路工程造价的概预算审核而言,首先要遵循系统的依据体系,设定审核标准,明确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公路工程定额、取费和材料价格信息等相关要求,要确保相应的审核内容都满足国家最新的政策。对于相应的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比如图纸、设计、施工组织方案、招标文件等,要进行有效性审查,严格进行审核,确定图纸和资料等的相关性。
3.2 优化审核方法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线性、专业交叉的特性,可通过分层级、突出重点的审查方式。在低层级上,进行工程量全方位复算,通过图纸算量查清单、分项工程类比等方式,查找漏项、错算问题。在中层级上,进行定额套用专项复核,重点审查高套、错套定额问题。
3.3 提升审核人员素质
审核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都将直接影响着审核质量,要求从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两方面提高。首先在专业能力方面多给予一些培训,其内容包括关于道路工程结构学、造价定额规则知识和财税政策等,还应该通过一些案例培训,加强对一些复杂场景的把握能力,如合理地确定不良地质路段的超支费用。此外还需要在实践经验的获得上多下功夫,审核人员可以多进行一些项目现场的调查,感受一些施工工艺以及材料消耗规律等。不要盲目根据图纸进行审核,只考虑一些表面的问题而忽略实际存在的问题。
3.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重复审核的现象,需要建立起涵盖各参与主体间数据互通的审核共享平台,将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以及造价审核方所涉及的核心数据进行统一整理,组建集中存储工程基本情况信息、材料市场价、历史造价参数等信息的工程数据信息库。使参与人员可以通过该数据信息平台对设计变更、签证单等动态信息数据能够实现与主工程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审核人员能够实时获得工程的变动信息,也可以通过本工程数据库的分析数据,比对出各项目参数,以本项目目前的工程单价与历史同期类似工程的价格进行比对,快速发现工程造价异常数据项。
结语
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以规范的审核依据为根基,以优化的审核方法为手段,以高素质的审核人员为保障,以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为支撑。这四项措施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既能从源头减少造价偏差,也能为项目全周期造价管控筑牢基础。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升级,持续完善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投资效益,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石 聪 . 公 路 工 程 造 价 概 预 算 审 核 控 制 措 施 分 析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2024,22(24):112-114.
[2]伍梦烨.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措施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4,(2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