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优化策略分析
纪红
身份证号码:41041119820420558X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电力作为关键能源,其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关注。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作为电力系统核心,虽在提高调度效率和准确性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新技术发展与电力系统变革下,逐渐显露出诸多不足。本文研究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优化策略,对推动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概述
1.1 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自动化系统。它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对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确保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电能质量。
1.2 系统组成结构
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通常由主站系统、子站系统和通信网络三大部分组成。
主站系统:是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中心系统,主要承担着电力系统总体运行状态的监控、分析、控制等功能。主站系统通过与子站系统的数据通信,获得电力系统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作出调度决策,再将这些决策下发给子站系统执行。子站系统:主要分散布置在各个发电厂、各个变电站等电力系统各点,负责采集当地运行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并将这些运行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上传给主站系统。
二、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系统架构问题
现行多数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依然采用传统的集中式架构设计,主站系统采用集中式设计,即所有数据和决策在主站系统完成,子站系统仅用于数据采集和发令的命令执行。在电力系统逐渐扩大规模和急剧增多数据的条件下,其主站系统集中式架构的处理负荷相当巨大,很容易引起系统“阻塞”,造成系统反应迟缓,甚至出现死机等问题。系统缺乏扩展性:电力系统的扩展也是一个动态增长的过程,在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电厂、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加入到电力系统中来。
2.2 数据处理问题
数据量规模变化大:随着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需要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其中既包含传统的电力运行数据,也包含许多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用户用电行为数据等,如此庞大的数据量给系统的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及数据处理等方面提出极大的挑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数据处理,会导致数据积压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运行实况中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采集数据往往存在质量问题。
2.3 安全防护问题
网络安全威胁风险增大:由于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与其他外网系统的连接与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也使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大,黑客入侵、病毒入侵、网络蠕虫等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安全风险可能带来系统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甚至导致系统崩溃,极大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优化策略探讨
3.1 数据处理优化
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的提高:在面对数据量增加等问题时,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需要进行提升。在数据采集端,应该应用先进的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设备来增加数据的采集准确性以及实时性,优化数据采集策略,针对数据采集频率以及范围来改善,针对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来改善数据采集的频率和范围,避免出现过多无用的数据采集,避免数据量的增加。在数据传输端,要加强对于通信网络的建设,通信网络建设需要应用高速、可靠的通信技术,例如光纤通信、5G 通信等来进行数据传输,来改善数据传输的速率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保证数据能够及时以及准确的传输至主站系统中。
3.2 安全防护优化
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随着网络安全态势的愈发严峻,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安全防护对策应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应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对网络边界做好安全防护,避免被外部网络攻击、恶意程序入侵。应对内部网络安全做好管理,比如采用 VPN 技术、网络分域技术,对内部网络进行分域和隔离,避免内部网络安全事态蔓延。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使网络安全防护装置设备可以及时有效防护网络安全防护相关威胁。
3.3 提升系统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安全性防护能力。一方面需要在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层面上,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技术,如密码认证、指纹认证、短信验证码认证等,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同时,还需要针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制定工作,即依照用户的身份角色、用户访问授权的范围,进行精细化的访问权限控制,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操作系统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在数据加密层面,运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进行加密处理,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处理,以此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4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在加强技术层面的安全防护工作之外,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还应对安全管理制度予以完善。电力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建立起完善的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对管理部门以及具体的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义务进行划分,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及自身安全意识,令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针对各种安全事件予以妥善处理。同时完善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设立具体的应急预案,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工作,确保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处理,使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
3.5 技术创新与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专家系统等,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测、分析,故障预测和诊断的高效及时性,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决策的优化,结合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以及各种约束条件,自动计算、生成最优调度方式等。
结语
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优化是保障电力供应稳定、高效的关键。本文提出的架构革新、数据管理强化、安全防护升级及技术创新等策略,能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随着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需持续探索更先进的优化路径,让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在能源变革中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立生.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优化策略分析[J].电子技术,2024,53(10):166-167.
[2] 李明, 李江, 杨俊强, 等.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 统的优化分析[J]. 电子技术,2024,53(04):150-151.
[3] 罗 心 唯 . 电 力 系 统 调 度 自 动 化 技 术 的 优 化 分 析 [J]. 集 成 电 路 应用,2023,40(09):94-95.
[4]李尧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与优化分析[J].农村电工,2022,30(0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