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相关探讨
田维品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 615899
引言: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专注力水平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与创造力发挥。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专注力不足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探索有效培养学生专注力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既是应对教学挑战需要,也是提升美术教育价值重要途径。本文尝试从现状分析、策略探究及实施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操指导。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专注力培养现状分析,教学实践中专注力缺失问题探究
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环境中,学生专注力问题日益凸显。课堂观察显示,部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无法持续保持注意力,表现为频繁走神、易受外界干扰、创作过程断断续续等现象。原因主要包括几方面如下,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过分强调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缺乏吸引力与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持续关注兴趣;部分教师对美术学科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将其简单视为技能训练或休闲活动,忽视其培养专注品质潜能。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缺乏实际意义感,导致学生参与动力不足;评价机制局限于作品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过分关注作品外在效果而非创作过程;数字时代信息碎片化影响,学生普遍习惯快速获取信息,耐心专注能力普遍下降。教学条件制约也不容忽视。班级人数过多导致教师难以关注每位学生状态,课时安排不足使教学活动难以深入开展,教具材料缺乏限制实践体验广度,教学空间局限阻碍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这些客观因素共同构成专注力培养障碍。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专注力培养策略研究,教学方法中专注力提升途径分析
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专注力培养现状,可从多角度构建有效策略体系。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突破传统模式限制,将专注力培养纳入核心目标,理解其对学生终身发展价值;强调过程体验重要性,将注意力集中、持续投入视为评价重要维度;建立成长型思维,引导学生认识专注力可通过训练提高。教学内容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题材,设计适度挑战性任务,融入文化背景与故事元素,注重学科融合,构建主题式项目学习单元。教学方法应采用多感官刺激,实施渐进引导,创设沉浸式环境增加互动频率,应用游戏化元素,强化示范作用。组织形式应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工作坊式活动,适时提供个别指导,创设专门学习空间,合理安排时长与节奏。
以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色彩的感染力》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创新策略培养学生专注力。课堂伊始,教师展示梵高《向日葵》与马蒂斯《舞蹈》两幅色彩鲜明作品,引导学生闭眼感受不同色调带来情绪变化,迅速吸引注意力。设置色彩情绪实验,给每组学生分发不同色彩纸片,要求三分钟内写下联想词汇并计时挑战,激发参与热情。在主活动中教师运用色彩故事链,每位学生绘制情绪色块并解释选择理由,全班接力完成色彩心情日记,确保所有人持续参与。实践环节采用限时渐进策略,先给予五分钟完成色彩草图,再十五分钟绘制主体,最后十分钟完善细节,明确时间节点帮助学生保持专注状态。为应对注意力波动,教师每十分钟穿插一分钟色彩观察小活动,如找出教室中某特定色彩物品,既提供短暂休息又不脱离主题。作品创作过程中实行静音创作区与交流探讨区空间划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评价环节设计色彩感染力测试卡,让同学票选最能表达特定情绪作品,引导反思色彩表现力与专注度关系。这种多层次、有节奏教学设计既传递色彩知识又通过明确目标、适度挑战、即时反馈等机制有效培养专注能力。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专注力培养实施路径,教学过程中专注力训练方法构建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精心设计引人入胜导入,创设良好物理环境准备充足多样化资源,制定明确目标与时间规划。课中实施环节进行专注力热身,如短时观察练习;采用示范 - 尝试 - 反馈循环结构,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实施计时挑战,培养时间意识;运用静音时刻技术,营造沉浸氛围;穿插放松调整活动,缓解疲劳;设置渐进难度,逐步提高挑战水平;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避免过度刺激。课后延伸可布置延续性作业,建立创作日志制度,组织小型展示交流,推荐艺术家工作方法学习资料,鼓励参与校外活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针对不同美术活动类型,绘画中可用局部聚焦法、计时写生、背景消除法;手工制作强调工序化操作、精细观察、质量检查点。
以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借物寓意》教学为例,可构建全方位专注力培养实施方案。课前教师精选我国传统绘画中借物寓意典型作品,如齐白石虾、潘天寿鹰等,制作精美图片展示卡,并准备草莓、青柏、蝴蝶兰等实物观察对象。课堂开始实施三分钟定向观察,让学生戴上简易观察框,专注记录所选物象三个最显著特征,迅速调动观察能力。导入环节通过物象猜谜游戏,展示梅兰竹菊局部图案,学生猜测完整图像并说出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建立文化关联。主活动设置寓意探索与创作任务,每组选择一种实物,先进行二十分钟细致写生,要求完成形态、质感、特征刻画;十五分钟小组讨论该物象可能寓意,查阅资料确定创作主题;三十分钟完成借物寓意创作,教师每十分钟提醒一次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工作节奏。活动过程中实施专注卡片制度,学生自记专注程度变化,促进元认知能力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专注力培养问题探讨可知,专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重要因素,其根源包括教学理念滞后、方法单一等多方面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从教学理念更新、内容优化、方法创新及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维度构建专注力培养策略体系。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专注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深化跨学科融合培养路径,拓展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专注力培养新模式,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赫永慧 . 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J]. 甘肃教育 ,2025(5):170-173.
[2] 张树标 . 微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C]// 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 . 2025:1-5.
[3] 程兵 . 论初中美术教学 [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