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下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交通安全性提升措施
沈飞扬
500107199410147734
引言
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因地形复杂、结构特殊,在暴雨、冰雪、浓雾等恶劣天气下,交通环境易发生显著变化,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挑战。该类路段连接了不同的道路结构形式,存在光照突变、路面抗滑性能差异、气流紊乱等问题,恶劣天气会进一步放大这些隐患,导致车辆追尾、侧滑等事故频发。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保障恶劣天气下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的交通安全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安全性提升措施,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恶劣天气下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的概述
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是交通网络中连接不同地形、跨越复杂地貌的关键节点,由桥梁的露天结构与隧道的封闭空间交替组成,广泛分布于山区、河谷等地形复杂区域。这类路段因结构特性差异,在暴雨、冰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下,交通环境呈现显著特殊性与风险性。从环境特征看,桥梁路段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易受强风、雨雪直接影响,桥面因悬空散热快,冰雪天气更易结冰;隧道进出口则存在剧烈的光照与温度突变,形成 “明暗适应” 视觉盲区,且封闭空间易积聚雾气或污染物。两者衔接处的路面抗滑性能、气流状态差异显著,恶劣天气会放大这些差异,导致路面摩擦力骤降、能见度急剧变化。交通运行层面,该组合路段易出现交通流紊乱。桥梁侧风可能导致大型车辆偏离车道,隧道内积水或结冰易引发拥堵,而驾驶员在应对光线突变与恶劣天气时,操作失误率增加,追尾、侧滑事故风险陡增。同时,特殊结构给应急救援带来挑战,隧道内事故救援受空间限制,桥梁结冰路段阻碍救援车辆通行,易扩大事故影响。作为交通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通行直接关系路网效率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成为恶劣天气下交通管控与安全保障的重点对象。
二、恶劣天气对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交通安全性的影响
2.1 降低路面抗滑性能
暴雨天气会导致桥隧进出口路段路面积水、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加,易发生打滑。冰雪天气下,桥梁由于悬空结构散热效果快路面更容易结冰,而隧道进出口由于温度冷热变化致使路段冻融交替,路面抗滑系数降低,车辆起步、制动或打方向盘容易发生车辆失控。且雨水、冰雪造成道路路面标线被遮盖,标线的识别难度增加,对车道位置的识别造成影响。
2.2 影响驾驶员视觉与操作
浓雾、暴雨等天气会严重降低能见度,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的光线变化更为剧烈 —— 从隧道内的恒定光照突然进入露天桥梁的强光或弱光环境,驾驶员眼睛需要适应时间,易产生视觉疲劳或瞬间盲区。同时,雨雪天气下车辆挡风玻璃易产生水雾,后视镜视野模糊,驾驶员对周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判断失误率增加,操作反应时间延长,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3 加剧交通流紊乱
恶劣天气下会使桥梁路段与隧道组合型路段的交通流波动度变差,隧道由于内部空间较小,容易受暴雨导致积水、雨雪导致路面冰滑的影响而使车辆出现拥堵情况,桥梁路段处的强侧风会影响大型车辆的行驶路线,致使车辆偏离车道,进而干扰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车辆由于恶劣天气条件下驾驶变得更加谨慎,车辆车速的变化变快,从而导致交通流波造成频繁的追尾事故。
2.4 弱化应急处置能力
恶劣天气会阻碍救援力量的快速到达,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的特殊结构还会给事故救援带来额外困难。例如,隧道内发生事故后,浓雾或浓烟会阻碍救援人员视线,桥梁结冰路段则影响救援车辆的通行;同时,该类路段的交通中断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后方车辆积压,扩大事故影响范围。
三、恶劣天气下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交通安全性提升措施
3.1 优化基础设施设计与维护
在路基路面工程方面,桥梁和隧道进出口处路面应选用抗滑能力强的路面构造,如使用改性沥青路面材料,提高雨天和冰雪天气下的抗滑能力。桥梁路面可设计特殊的路面排水构造,如拓宽路缘石排水沟,增设路面横坡,加快排雨排水;隧道进口出口采用防冻材料,防止冰雪堆积。同时定期对路面进行铣刨,保养维护路面纹理深度,提高路面抗滑能力。在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做好路段照明养护工作,采用隧道口渐变照明设计,避免隧道入口及出口段光线剧烈变化对驾驶员产生不利影响;在桥梁两侧以及隧道内安装反光标识和轮廓标等,提升恶劣环境下的道路边界线识别度。在遇到强风天气时,在桥梁两侧安装风障等结构,减小侧向风对行车影响;在冰雪高发路段内预埋融雪剂自动撒布系统或安装融雪剂管道。
3.2 强化交通管理与应急响应
构建恶劣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在桥梁隧道组合路段设置气象监测站,监测降雨量、能见度、路面温度等信息,并经交通信息平台、导航系统等预警信息或通行建议。结合天气条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比如在大雾天气降低部分路段车道数,限速通行;在遇降雪天气时,可对大型货车实行限行,阻止大型货车上桥行驶,以免造成雪地侧滑而引发事故。预案准备,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设备(如防滑链条、除冰车、照明车等),并根据隧道状况,在隧道中预留应急避难通道和配置消防设备,预留桥梁两端应急救援场地,遇到事故能够快速展开救援行动。组织进行事故救援演练,提升部门协同效率,减少事态发展时间。
3.3 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推广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在桥梁隧道组合路段,在桥梁隧道组合路段增设视频检测器和车辆检测器等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实时获取交通流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为模式找出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驾驶行为(如超速、频繁变道等),并给予驾驶员预警提醒;借助于车路协同系统,实现车辆与路侧设施的通信,向驾驶员推送路侧设施设备检测到的道路前方情况(包括道路通畅情况、事故等)、实时数据(如车流量),辅助驾驶员作出决策;在汽车技术方面,加大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紧急制动等驾驶辅助功能网联汽车的研究与推广力度,提升恶劣天气下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车辆的安全性能;研发桥梁与隧道组合路段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桥隧路况实时感知与道路信息、交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进而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3.4 加强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教育
利用电台、网站、路牌等形式加强对司乘人员特别是恶劣天气条件桥梁隧道组合路段的行车驾驶知识培训,提醒司乘人员遇恶劣天气进入隧道要提早降速、开近光灯,雨雪天气保持足够的行驶间距、不猛踩油门、不急刹车等。加强对新司机和货车司乘人员的培训,提升恶劣天气下和复杂路段驾驶操作技能。鼓励货运企业加强车辆管理,避免恶劣天气下强行出车;建立健全对司机的安全考核机制,将恶劣天气下司乘人员安全驾驶纳入司机考核管理,激励司机安全驾驶。
结论
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下桥梁隧道组合路段交通安全改善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既需要改善物理道路基础设施及交通安全设施,还需要加强恶劣气象交通监管和应急处置,以及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改善恶劣气象条件下桥梁隧道组合路段的交通安全。展望未来,在技术不断成熟的条件下,大力引入更多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和装备,实现交通安全更主动、精准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婧菁 . 公路工程桥梁与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J]. 大众标准化 ,2024,(07):45-47.
[2] 杨永红 , 王醇 , 朱冠儒 , 等 . 基于组合赋权 - 集对分析的明挖隧道下穿桥梁涉路工程安全性评价 [J]. 公路 ,2024,69(04):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