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防建筑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点分析

作者

何云星

身份证号码:440882198601028022

摘要:人防工程是指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建设的一种防空工程,其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人防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防建筑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系列关键要点,包括结构稳定性、防护性能、地下空间利用和设备预留。这些要点保障了建筑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护和生存条件。同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也需要关注多个要点,如多功能性、交通与连接、环境考虑和一体化规划。这些要点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地下空间的效益,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析人防工程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防建筑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关系

前言: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人防工程是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下空间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其利用和开发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探究人防工程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人防建筑设计关键点

1.1防护单元设计

在人防工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口部设计是整个防护单元核心的设计内容。战时进风口及排风口的设计,能有效保障人民在人防工程内掩蔽时的生命安全,优化人防工程结构体系,口部设计的功能和效果能够更好地适应对人防工程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防工程建筑设计需结合地下空间属性,口部位置适中,服务半径不超过 200m,每个防护单元至少设 2 个出入口,出入口距离地面建筑 5m 内设防倒塌棚架,战时次要出入口利用平时疏散楼梯连接,人防单元面积较大时需增加疏散口或宽度,以确保人员疏散的通畅性。

1.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人防工程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也会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产生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 一是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要满足一定的安全性要求。例如,在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防工程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和震动,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在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中也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稳定性等因素,对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提出要求。二是结构设计还要考虑空间利用效率。例如,在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中可以采用柱网结构、框架结构等设计方式,以便更好地利用空间。在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中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设计方式,使其更好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相协调。结构设计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例如,在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可再生材料、低碳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1]。

1.3 稳定性设计

首先,选择高强度的建筑材料至关重要。高强度材料能够抵御外部冲击和爆炸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是人防建筑不可或缺的要素。混凝土、钢铁等材料通常被广泛采用,其具有卓越的耐压性和抗冲击性能,能够有效抵御爆炸或冲击引起的巨大压力。其次,合理的结构设计也是确保人防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环节。这包括建筑的基础、墙壁、屋顶等部分的设计。工程师必须考虑到潜在的威胁,确保建筑的结构能够分散和吸收外部压力,从而减轻对建筑本身和居民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结构稳定性不仅仅关系到战时的安全,还在和平时期发挥作用。

2地下空间规划关键点

2.1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有别于地面建筑设计,前期的布局、形态、机能设定等内容,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更多的是对地下空间主体进行建设方案与施工图的深化,确保施工能够实现。同时,也包括地下建筑本体与周边的地下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管线间的关系与衔接处理。由于要将设计落实到建筑工业化,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所采用关键设计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将设计以应用数字信息的方式整合于模型中,达成建筑信息共享目标。此外,BIM 集成系统也能及时提供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所需的信息,帮助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并进行决策[2]。

2.2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设计

在识别和评估地下空间结构面临的风险之后,采用适当的防灾减灾技术是确保其安全的关键。鉴于地震对地下结构造成的严重威胁,抗震设计成为地下空间结构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设置足够的抗震间隔和缝隙,以及采用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的构造措施。通过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设计师可以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防止地下空间在暴雨或洪水情况下发生水患,工程必须具备有效的防洪和排水措施。这包括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布局,确保排水系统能够迅速有效地排除积水;采用防水材料和技术,提高结构的防水性能;设置紧急排水设施,如水泵站,以应对极端天气条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水患引起的损失和风险。

2.3地下综合体与周边区域的整合设计

伴随着城市立体化的再开发,地下综合体也借由增加整合对象与扩大整合范围,最终形成城市区域范围的空间整合开发。主要应用方式如下:(1)以 GIS 集成技术评估地下综合体整合的连接效益,进行各种组合方案评估。(2)运用 GIS+BIM 集成技术确保地下综合体与整合对象之间的竖向与水平布局重组能顺利进行,以及结构补强、构筑物拆除与增建的综合管理。(3)运用 BIM 集成技术对地下综合体与整合对象之间的衔接处理、管线连通与控制、连通处与缓冲区的处理进行管理[3]。

3人防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规划融合发展要点

3.1规划编制体系融合

在对人防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传统编写体制上,往往是把两个规范加以分别编写,这样就会导致对地下空间的规模大小及规划的范围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的状况。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对计划范围的统一管理,在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评价与发展预测中使用统一的方式与数据;在进行计划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计划所依据的编制规范和管理法规体制的统一性,以便保证计划的成功执行。

3.2管理融合

管理整合是整合人防建筑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首先,管理整合需要有效的项目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招标、施工、监督、验收等各个环节。这个机构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专业和各个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其次,管理整合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体系。人防建筑和地下空间的维护非常重要,以确保其在战时和平时都能够正常运作。管理整合必须包括维护计划、设备检修、紧急应对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人防建筑和地下空间的长期可用性。

结语:综上,人防建筑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关键要点。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防护性能、地下空间利用和设备预留,人防建筑可以在战时提供足够的防护,同时也可以在和平时期提供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人防需求和生态效益。整合人防建筑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因此,政府、城市规划者和建筑设计者应密切合作,确保这两个领域能够有机整合,以创造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赵玲玲. 人防建筑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点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12):3.

[2] 滕亮,宋道军.关于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