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区的阳光温暖生命,助推幼儿健全发展
谭洁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213300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这一要求以及“乡村振兴”的需要,王海英教授提出了“新乡土幼教”的思想,主张幼儿教育应当跨越教化育人这一本体性功能的舒适圈,拓展至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教育实践,为“园—社”合作体系的搭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溧城街道南村村委位于溧阳市溧城镇平陵西路,拥有十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接近四千人,约有九十个孩子在我们园内就读。受到“新乡土幼教”理念的启发,“小主人走进南村”活动应运而生,旨在和社区一起,充分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价值,为幼儿创造新的探索天地,支持幼儿化身成为社区小主人,为乡土的发展出谋划策,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一、细心观察,寻找活动的生长点
王海英教授提出的“新乡土幼教”思想带给了园内众人启发,让我们的心中点燃了一株小火苗。正值国庆节放假前夕,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开始兴奋地讨论有关于“村长”的话题,有的孩子觉得村长很了不起,因为需要管理村子里面所有的事情,有的觉得村长很厉害,肯定可以保护我们的村子……孩子们激动的神情落在了教师眼中,让我们萌发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这个假期,帮助孩子们去深入了解“村长”这个角色。这个想法和我们正在学习的“新乡土幼教”思想不谋而合,更是让我们产生了无穷的动力。
于是,我们开始制定更加严密的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们的兴趣点进行分析,并且吸引幼儿对这一活动的关注。为此,发起村长调查表,让幼儿去表达自己对“村长”这一角色,以及对成为“小村长”的期盼。
在分发调查问卷之后,教师引导幼儿组织了一次分享会。在会上,幼儿分享自己完成的调查表,叙述自己对“村长”这一角色的认识,并且分享自己对于成为“小村长”的看法。在分享交流中,幼儿不仅更好地认识了村长的角色,而且还形成了成为小村长的憧憬。在这次会议之后,教师们对幼儿的意见、想法进行了汇总,并且结合我们对“南村”社区环境的了解,最终确定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小主人走进南村。
二、寻求意见,制定活动的脉络图
“新乡土幼教”理念强调要打破“园—社”之间的孤立状态,形成“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新格局,将社区和幼儿园变成一个能够守望相助的“共同体”。因此,“小主人走进南村”活动不能只是让孩子们去简单地完成过家家的任务,而是要帮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出家门,让幼儿可以以“南村”为对象来进行探索,如此,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活动的育人价值。由此,教师对南村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和村民、医院工作者、公共场所的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人进行沟通,从中发现更多的教育契机,并且寻求他们的帮助。最终,制定出了一份完整的活动计划。
在制定好这份计划之后,我们要确定了这次主题活动的主要原则:以幼儿为中心,也就是一切围绕孩子的发展来进行。由此我们也确定了活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注重对乡土资源的全面挖掘,并且要加强对幼儿行动的观察,对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幼儿可以得到更加充实、丰富的乡土实践体验。
三、园社共育,共创小村长的故事
(一)自主调查,了解村长的角色
在早前调查阶段,我们发现幼儿对“村长”这一角色存在一些错误的、不恰当的认识,这是由于很多幼儿还未获得相应的直接经验。对此,为了帮助幼儿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我园将“小主人走进南村”这一主题活动的第一阶段目标定为: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村长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注重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并且和家长、社区进行合作,让孩子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理解“村长”这个角色对于社区的重要意义,为孩子们后续带着责任心参与“小村长实践”做好准备。
第一步,亲子调查村长的职责。在经过了一番亲自调查之后,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理解中的“村长”和实际的“村长”是存在很多区别的,如有的孩子之前认为村长需要包揽村子里面的所有事情,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村民也承担了重要的责任,还有的孩子之前认为村长的工作很简单,还可以命令别人,在实际的观察中,却发现村长在工作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些调查让幼儿进一步懂得了村长的职责。
第二步,村干部讲解。幼儿园邀请到了南村的陈主任,真人指导让幼儿对村长的工作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纷纷投入听讲中,也忍不住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听完陈主任的讲述之后,很多孩子对成为“小村长”充满了信心,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这场活动中去,履行“小村长”的职责。
(二)实践体验,扮演村长的角色
“新乡土幼教”的思想为我们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幼儿怀抱对家乡建设的思考投入行动中去,可以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和“乡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因此,在“小主人走进南村”这次活动中,教
师没有急急忙忙地带领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而是先立足幼儿园,引导幼儿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计划,从而为幼儿的后续行动做好铺垫。
有了在幼儿园内的体验,幼儿进一步懂得了小村长的重要责任,对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也形成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坚定了幼儿用自己的努力为南村带来改变的决心。
(三)村长进村,履行村长的职责
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我园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亲身实践——解决问题——迁移经验”这一思路,设置了多个可供幼儿自主探究的小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怎样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家乡更好地建设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时刻都记住了自己的责任,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比如在幼儿合力制定了“巡村计划”之后,在巡村的日子里,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带上巡村值班日记本,按照计划好的路线来完成对村子的巡逻。月月在巡村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垃圾桶倒了,判断是有人乱丢垃圾导致的,于是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了下来,并且立马行动起来,告诉周围的村民要认真对待倒垃圾的问题。小磊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村子里面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打算将这些发现记录下来,等之后和村民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大家一起制定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又比如在“体验老板角色”的活动中,孩子们作为“小村长”,希望可以为当地做一些实事,于是决定帮助当地的清安月饼店解决生意冷清的问题。在这场卖月饼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努力践行自己作为“小村长”的职责,借助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最终让月饼店的生意有了起色。
四、总结感悟,延伸小村长的道路
幼儿对自我的发展大多缺乏足够清楚的认识,这也导致幼儿经常无法积累足够有效的问题解决经验。对此,在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展开必要的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这有助于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规划意识,并且让幼儿在总结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成长进步,为今后更多教育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小主人走进南村”的活动中,经历了“问卷调查”“邀请干部宣讲”“竞选小村长”“小村长巡村值班”等活动,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地认识村长的重要性,同时,很多孩子也在实践中意识到了自己和这个社区之间的联系,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于是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经历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进行了成果归纳总结的活动,让幼儿去分享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内收获的体验感悟,并且说一说自己接下来想要怎样做。在沟通交流中,有的幼儿认识到自己和这个村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村长虽然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但是要想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每个人还是要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有的孩子结合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体验,给出了一些比较有实践意义的想法,包括“用淘宝来推销我们当地的特产”等等。有的孩子认为我们今后要坚持把这个活动办下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部分幼儿的想法虽然不够成熟,但是较之之前天马行空、缺乏实践的观点,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进。而且很多幼儿在叙述的过程中都谈及了“未来”,更是让人欣喜万分。这说明这次活动真正走进了幼儿的内心,让孩子们对如何从行动上改善我们的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教师鼓励幼儿继续保留自己的好习惯,并且自主总结自己的“小村长行动计划”,让“为家乡做贡献”这颗种子在幼儿的心中真正发芽。
“小主人走进南村”活动已经顺利落幕,但是我们的“园—社”合作行动还远远没有结束。这次活动也让很多家长打开了教育的“新大门”,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教育的契机,也让当地人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看到了乡土发展的新可能,为今后的“园—社”合作做好了基础。接下来,幼儿园将会继续以“南村”为辐射点,探寻更多的“新乡土幼教”方案,让幼儿可以去接触更多的乡土文化、乡土人情,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 , 高钰霞 . 以“乡土幼教”再造“乡土社会”——我国“新乡土幼教体系”的实践逻辑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4,(11):1-14.
[2] 王海英 .“新乡土幼教”: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想象力 [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3(Z2):1-11.
[3] 徐嘉敏, 王海英. 聚云成雨——“新乡土幼教”的数字化行动研究路径[J].教育家 ,2024,(29):36-37.
[4] 贾佳 , 徐海芳 , 王海英 . 乡园智慧——乡村园长的教育力量与乡村振兴的交融之光 [J]. 教育家 ,2024,(2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