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与GIS融合驱动的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控
王剑群
杭州工信建筑劳务有限公司311101
摘要:随着市政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道路桥梁施工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安全风险管理挑战。为了提升施工安全性和风险管控水平,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融合应用成为当前技术发展的新趋势。BIM在三维建模和施工过程中的精准模拟与管理上具有显著优势,而GIS则能提供精准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将BIM与GIS融合应用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可以有效实现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管控。本文分析了BIM与GIS的融合原理及其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讨了其在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预警、动态监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优化实施路径。研究表明,BIM与GIS融合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优化施工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发生率,从而实现项目的高效、安全、绿色施工。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BIM与GIS融合应用的前景,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关键词:BIM、GIS、融合应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控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其中市政道路和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承担着巨大的交通运输功能和社会服务责任。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市政道路桥梁施工面临着诸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工期紧张等众多风险。这些因素使得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无法预测和规避,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管理安全风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成为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BIM技术通过构建项目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够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情况,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可视化数据;而GIS技术则通过整合项目地理位置、环境等信息,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安全风险的精准识别、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通过BIM与GIS的融合,施工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预测和防范,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BIM与GIS的融合应用出发,探讨其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优势及实施路径,分析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动态管控,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BIM与GIS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架构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模型来管理建筑项目各个生命周期的技术。它通过建立一个集成的三维模型,能够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进行信息的整合、模拟和分析。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水平,减少设计错误,优化施工方案,提高项目效率。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则是通过空间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管理,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技术工具。GIS技术能够提供项目所处区域的详细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下管网、交通流量等,为市政工程的施工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和环境数据支持。
BIM与GIS的融合应用,通过将BIM的三维模型与GIS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结合,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与分析。在实际应用中,BIM提供的三维建模数据可以与GIS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管理者能够获取施工现场的实时信息,预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BIM与GIS融合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在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潜在安全风险,包括土壤质量、环境污染、设备故障、人员伤害等。传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经验和事后处理,难以实现预警和实时监控,且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时,风险预测和管控显得力不从心。而BIM与GIS的融合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通过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详细展示市政道路桥梁的各个施工环节,帮助施工人员提前识别可能的安全隐患。例如,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地形、结构等数据的模拟,能够有效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塌方、坍塌等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此外,BIM模型可以整合施工进度、人员、设备等信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从而减少由于工期紧张、施工方案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其次,GIS技术通过整合项目地理信息,能够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环境数据支持。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获取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信息,如交通流量、天气变化、地质条件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例如,雨雪天气可能导致施工设备受阻或道路滑坡等。通过将GIS数据与BIM模型结合,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
三、BIM与GIS融合驱动的安全风险动态管控机制
BIM与GIS的融合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动态管控机制。通过构建一个集成的施工管理平台,可以将各类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对施工安全的全方位动态管控。
首先,在施工前期,通过BIM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虚拟仿真,结合GIS提供的地理环境数据,能够提前识别施工中的潜在安全隐患。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减少设计错误和施工不当带来的风险。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基于BIM和GIS的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包括施工进度、人员分布、设备状态等。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智能算法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例如,当系统检测到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振动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四、BIM与GIS融合在施工效能优化中的作用
除了安全风险管控,BIM与GIS的融合应用还能够在施工效能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BIM的三维建模和GIS的地理信息分析,施工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和施工调度,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首先,BIM模型能够帮助施工人员进行精确的资源规划和调度。通过对施工进度、设备和人员的实时监控,管理者可以精准安排每个施工环节,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施工的拖延。例如,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使用和调度可以通过BIM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五、结论
BIM与GIS的融合应用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BIM技术的三维建模与GIS技术的空间数据相结合,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预测,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同时,BIM与GIS的融合还能够优化施工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能,降低工程成本。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的发展,BIM与GIS的融合应用将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施工安全管理和效能优化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晴.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条件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8.
[2]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3,(11):82-300.
[3]杜成波.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