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 背景下高职动画课程教学流程再设计研究

作者

钱梦彤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0

引言

高职动画专业作为服务文化产业的关键专业,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对区域动画产业的技能供给产生影响。伴随《“十四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推进实施,产教融合已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核心任务。然而,现有高职动画课程面临教学目标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环节与真实工作场景割裂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紧扣产教融合的相关要求,从教学流程再设计的角度切入,探索借助优化课程目标、教学环节以及评价体系的方式,把教学内容调整到更加契合产业需求的状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以期为高职动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以及实践方面的指导,助力推动动画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动画课程教学的现实逻辑

(一)高职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和本科动画教育比起来,高职动画更注重去开展实践教学以及职业性培养,会让学生去掌握项目协作、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其定位来源于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属性,刚好满足了动画产业对技术性、操作性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动画专业主要是把具备扎实制作技术、熟悉行业流程的技能型人才当作培养目标,会重点让学生去掌握动画制作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并且能马上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对动画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

课程设计环节,高职动画课程需将基础理论、动画制作软件操作及项目实训开展紧密整合。产教融合背景下,这类课程更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同时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为使教学内容契合行业需求,提高学生岗位适配性,课程还需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其中。

二、当前高职动画课程教学流程的困境审视

(一)教学目标与产业需求的脱节

高职动画课程的教学目标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却没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给予足够重视——动画艺术理论、历史等基础性内容成了课程侧重的核心,而行业对技术能力的要求,比如角色设计中的商业风格、分镜制作中的市场需求等,却没被充分考虑。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其应用技能的缺乏却让他们没法直接契合企业对“即插即用”型人才的需求[1]。

(二)教学环节与实践场景的割裂

课堂练习多集中于模拟案例,使学生未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应对真实问题的能力,如客户需求的反复变化、团队协作中的分工与沟通等,现有的教学环节往往停留在“理论讲授 - 课堂练习”模式里,没和真实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虽掌握了基本技能,也难适应行业里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把教学环节和行业需求的联系给割裂了。

(三)评价体系与能力导向的背离

当前的评价体系没能全面去评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侧重把理论考试以及操作技能当作重点。学生虽然能借助考试拿到理论知识的成绩,但缺少对其团队合作、创新思维以及项目实践能力的评估工作,这让他们很难去了解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企业招聘时,很难凭借学校的评价体系去判断其岗位适配性。

三、高职动画课程教学流程的再设计路径

(一)基于产业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重构

技能目标要针对具体岗位需求去进行细化,把角色建模与动作绑定、分镜设计与镜头语言应用等技术操作能力都涵盖进去,还要去强调“能操作、会应用”的实践性;知识目标得紧密围绕动画制作的核心理论以及产业标准,保证让学生去掌握动画运动规律、分镜叙事逻辑、后期合成规范等基础理论;职业素养目标需要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市场敏感度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突出“适应岗位、服务产业”的目标,让学生不仅能在技术上胜任工作,同时还能具备有效沟通、项目协作等综合能力。高职动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把产业岗位需求当作核心,对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融合框架进行重构,借助这种重构,课程能更好地去适应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来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对接。

(二)融入真实项目的教学环节优化

高职动画课程为了让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会把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环节里面,构建起“项目导入—任务分解—实践实施—成果展示”这样的闭环流程。实践实施的时候,学生要在教师还有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面做实际的操作,去处理项目里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依照实际的项目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成果展示这个阶段,学生得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接受企业以及教师的反馈,再进一步去优化项目。项目导入环节,教师会和企业合作把真实项目引入进来,让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定位。任务分解的时候,课程会把复杂的项目任务拆分成具体的岗位任务,像角色设计、分镜制作、三维建模这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还有能力选择要参与的子任务,形成项目小组。以真实项目为基础来做的这种教学环节设计,不只是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提升了其对产业流程的理解以及适应能力。

(三)指向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完善

高职动画课程得把“过程性评价 + 结果性评价 + 企业评价”这三重考核当成评价体系的基础,目的是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过程性评价会重点看学生在项目里的参与情况,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学习态度都是考察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结果性评价则会关注学生最终项目成果的质量,动画短片的完整性、创新性以及和行业标准的契合度都是评估的重点,主要是看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执行力。企业评价会引入企业专家来对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评估,技能熟练度、工作效率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是考察的点。用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给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还能把课程的行业适配性和实践性提升起来。

四、结语

本研究提出的高职动画课程教学流程再设计策略,虽然还需要借助学生就业情况以及企业反馈来进一步验证改革效果,但这些策略把产业岗位需求当作基础来重构教学目标,融入真实项目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工作,同时进行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有效提升高职动画专业的教育质量,还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研究表明,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又加强了其职业素养,为其进入行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课程的产业适配性,推动高职动画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云菊 .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铸造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研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6):186-190.

[2] 李小慧 . 产教融合背景下室内设计专业适老化设计探索 [J].上海服饰 ,2025,(07):147-149.

[3]房朔杨.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跨境电商实务”课程为例 [J]. 中外企业文化 ,2022,(06):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