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教学优化策略
丁海涛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沙坪中学 626000
引言
作业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与有力补充。在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落地、减负增效提质教育大背景下,审视与优化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的设计理念、实施策略及评价反馈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同质化,欠缺层次性与针对性
当前作业布置较为普遍地存在忽视学生个体认知差异的现象,部分教师习惯性地采用题海战术,向所有学生统一布置大量的、重复度高且难度梯度区分不显著的练习题目。此类作业未能对学优生、中等生及学困生的不同起点状态与认知发展潜力进行精准匹配。对于学优生大量低效重复训练剥夺了他们深入探索的宝贵机会,抑制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与潜能。对于学困生过难的作业要求则持续性地打击其学习信心,诱发挫折感与畏难情绪,最终加剧学习态度与学业表现的双重不良循环。
(二)作业评价浅表化,忽视过程性与发展性功能
作业评价环节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答题结果正误的简单判断,普遍采用√、 × 符号或等级赋分的形式进行呈现。此类评价机制仅侧重结论的呈现,未能深入挖掘与反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真实的思维活动轨迹、所遇到的思维障碍以及所蕴含的潜在理解水平。宝贵的错题资源未能被充分用于诊断学生深层次认知误区及知识掌握的结构性漏洞。学生从这类评价中所能汲取的仅仅是对或错的简单信息,对于解题思路的优化路径、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提升、自身薄弱环节的诊断改进等更具指导意义的内容则严重匮乏。
二、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推行分层作业,精准回应个体差异
教师需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深入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在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分层分类,精心设计具有鲜明层次结构、明显递进关系的弹性化作业体系。以八年级下册《不等式》教学后作业设计为例,基础层布置教材习题9.2 中第1、2 题(求解简单一元一次不等式),确保掌握基本解法。巩固层布置教材习题9.2 中第4、5 题(结合实际问题列不等式求解)及补充一道不等式性质应用题,如已知 3x>a ,当 x 满足 x<1 时,求 a 的取值范围。拓展层布置教材复习题 9 中第 10 题,并增加一道开放式应用题:设计一个情境,需运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并写出完整解答过程。此设计确保不同水平学生均能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有效练习,基础层夯实解法,巩固层强化应用建模,拓展层锻炼深层次思维与创造力。
(二)强化生活联系与思维价值,提升作业设计内涵
教师在进行作业题目选择或原创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学科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现实世界建立广泛而深刻的关联。以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作业设计为例,要求学生连续记录自己一周(周一到周五)的每日零花钱数额。作业要求:设计表格清晰记录原始数据;计算周总花费、日均花费;将每日花费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观察折线图波动,用文字描述花费趋势(如相对平稳、某日突增/ 减);
结合自身情况(如周末购物计划)思考日均花费是否合理,提出下周预算建议。此作业将统计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数据收集到描述分析再到应用决策,全过程锻炼数据处理能力与应用意识,超越单纯计算。
(三)可视化思维过程,深化策略指导
为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痼疾,需在作业要求中明确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将其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可视化外显表达出来。以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作业设计 - 最大利润问题为例,布置教材探究 3(商品销售最大利润问题)。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明确写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等量关系(如利润 Σ=Σ 单个利润 × 销量);在建立函数关系式 y=a(x-h)γ2+k 后,用文字说明关键步骤:先配方化为顶点式y=a(x-h)γ2+k ,判断 a<0 函数有最大值,顶点坐标 (h,k) 中的 k 即为最大利润值;清晰写出求顶点坐标的过程。教师批阅时重点检查步骤 2 的文字解释是否清晰、配方法使用是否规范,分析其将函数特征与实际意义对应起来的逻辑思维过程。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反思与成长
评价手段实施过程中应有机整合教师主导评析、学生自主反思评价以及同伴间协作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以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作业为例,布置教材习题12.2 中一道证明题(如第2 题)。实施:教师初步批阅;开展小组互评,重点要求同伴寻找其证明中辅助线的合理性、依据的判定定理是否准确充分;学生根据教师评语和同伴建议进行书面反思:本次证明我的难点在于____,通过回顾发现对___ 定理理解有偏差,改进方法是 ___。学生将原始解答、互评建议、反思订正一同归入成长档案袋。此过程通过同伴视角补充教师评价,并通过定向反思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自身知识掌握与思维习惯的薄弱点。
结束语
总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教学是一项关涉设计理念革新、实施模式创新及评价机制完善的多维系统工程。有效破解当前存在的同质化、浅表化积弊,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聚焦学情实际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步调,在作业环节全方位注入分层设计思维、生活情境关联意识与思维训练价值导向。作业应超越单纯知识巩固的基本功能定位,积极担当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思维品质、引导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及促进师生深度互动交流的多重育人使命。教师群体以研究性、专业性的态度持续深化对作业育人价值的认知深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探索,有利于显著提升作业环节的教学效能,使其真正服务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曙光 , 尹海涛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赋能作业设计[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36):125-128.
[2] 张淼 .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思考 [J]. 数学大世界 ( 中旬 ),2021,(03):79.
[3] 蒋雅斌 . 浅谈初中教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 ),2020,(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