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创新应用
陈武
监利市汪桥小学 湖北省监利市 433318
一、引言
数学素养培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数学素养强调后天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素质培育,数学教师应当专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敏锐的思维、掌握灵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 [1]。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进而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即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养成抽象思维与具象认知。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等,利用直观图形或图像,能够更生动形象地解释数的含义,便于学生高效理解数的本质;还可利用数字精准描述图形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运算,掌握图形属性。针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有利于降低抽象知识学习难度,能够实现数学概念与现实认知紧密相连。
(二)化归
化归思想本质上,遵循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思维路径,将复杂、陌生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由此顺利求解。小学数学学习中,化归思想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突破学习新难点,通过拆解问题或转化模型,将无法直接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范畴内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以旧知解新题”的思维习惯,进一步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
(三)对应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应思想是指两个集合中的元素,通过特定关系,建立一一匹配的联系,是理解数量关系、空间位置的基础思想。对应思想贯彻于数学学习多阶段,从低年级感知数与物的匹配,到中高年级理解数量关系中各要素关联,再到学习空间位置的坐标对应,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数学对象间的逻辑关系,为后续学习函数知识奠定思维基础。
(四)假设
假设思想是通过提出、验证、调整假设,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可适用于条件不直接、数量关系隐蔽的数学问题解题中。数学学习中,通过渗透假设思想,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思路,在假设、验证与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厘清问题中的数量关联,由此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还可突破常规解题模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思辨性思维。
(五)转化
转化思想与化归思想相近,但更注重形态、形式转变,通过改变数学对象表现形式,包括图形、数量、运算形式等,凸显其中数学问题。小学数学学习中,转化思想一般表现在图形拼接转化、数量运算转化、问题类型形式转化等,便于学生发现不同数学形式间内在联系,由此提高解题灵活性[2]。同时,转化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数学本质,虽然形式改变,但核心数量关系或属性保持不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创新应用方案
(一)创设情境化问题链
为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化问题链,创新情境教学法,围绕特定数学思想方法,设计层层递进的生活情境问题,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知思想本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由此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以“转化思想”为例,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导入生活需求,创设“学校三角形花坛铺草坪”情境,激发学生转化需求;其次,引入旧知关联引导,教师应提出“三角形是否可以变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引导学生将两个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再次,教师应设计规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底、高、面积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提炼转化规律,利用所学知识学习新公式;最后,教师应再次创设生活情境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花坛铺设草坪的费用,将转化思想应用于实际。情境化问题链基于生活实际,通过需求、转化、推导及应用,可让学生深度理解“未知转已知”的思想逻辑。
(二)灵活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引入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抽象数学思想可视化、动态化,便于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数学教学活动高效进行。
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在“百分数(二)折扣”教学中,教师应先利用 PPT,制作“100 元书包”的长方形,平均分为 10 份,标注“打七折”时动画突出其中 7 份,动态展示折扣本质,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数( 70% )与形(7 份)的对应关系。教师还可借助希沃白板,由学生自主输入商品原价及折扣,白板同步生成图形分割动画,让学生理解“折扣价 Σ=Σ 原价 × 折扣率”数学公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应播放多段促销折扣相关视频,要求学生利用白板,画出相应的“数”与“形”,实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与“形”的关联逻辑,进一步培养其数学思维[3]。
(三)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
教师应当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以任务群为驱动,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锻炼学生运用能力,呈现良好的授课效果,促进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
以“化归思想”“对应思想”为例,在“确定起跑线”教学中,教师应先明确项目任务,根据课时核心内容,设计“计算跑道相邻跑道长度差、起跑线提前距离”项目主题,融合化归思想与对应思想应用需求。教师应将项目拆分为多个子任务,在“计算相邻跑道长度差”任务中,引导学生简化问题,通过化归思想,将跑道周长差计算转化为简单的圆周长差计算,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在制作“参赛选手对应表”时,学生需将跑道号、起跑线位置、参赛选手信息精准对应,由此渗透对应思想。另外,项目式学习活动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反馈,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保证项目式教学有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数形结合、化归、对应、假设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效强化其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创新应用,提出创设情境化问题链、灵活使用信息技术、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等措施,从情境、技术、项目等方面优化,更好地融合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建立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数学素养培育——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07):144.
[2] 柯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引领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 ,2025,(27):31-33.
[3] 祝香花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植树问题”为例 [J]. 江西教育 ,2024,(23):70-71.
作者简介:陈武 19721224 男 汉 大专 教师 中教二级 研究方向: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