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

作者

黄兴成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人民政府 271500

引言: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的重视不断提升,传统畜牧养殖模式面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挑战。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以生态循环、精准营养和智能管理为核心,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从绿色养殖技术的概念与意义出发,分析其关键技术应用,并探讨其对经济、生态及社会的综合效益,以期为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概念与意义

1.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定义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健康安全的综合技术体系,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动物福利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生态环保性:强调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畜禽粪便发酵制肥、沼气工程等,减少对土壤、水体的污染。

(2)健康安全性:通过无抗饲料、益生菌添加剂等技术降低抗生素使用,确保畜禽产品无药物残留,提高食品安全性。

2. 绿色养殖与传统养殖的区别

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1)资源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养殖模式往往依赖大量粮食饲料和抗生素,导致资源浪费和药物残留问题。而绿色养殖采用精准营养调控技术,如发酵饲料、酶制剂等,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豆粕、玉米等原料的依赖。例如,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的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可提升 15% 以上,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2)环境污染控制能力不同

传统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能力较弱,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绿色养殖则通过种养结合、粪污厌氧发酵等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或沼气,实现“变废为宝”。例如,某规模化猪场采用沼气工程后,每年可减少 COD(化学需氧量)排放 30% 以上,同时产生清洁能源供场内使用。

(3)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适应性不同

传统养殖的畜禽产品可能因抗生素滥用面临出口壁垒或消费者信任危机。绿色养殖通过无抗技术、生态放牧等方式,生产更符合高端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食品。例如,某品牌鸡蛋因采用无抗养殖技术,售价较普通鸡蛋提高 20% ,仍供不应求。

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主要应用

1.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养殖是绿色畜牧技术的核心应用形式,其本质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形成 " 养殖 - 种植 -能源" 的良性循环系统。

(1)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畜禽养殖与农作物种植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系统。典型案例包括" 猪- 沼- 果"、" 牛- 粪- 菜" 等模式。例如,广西某大型养殖场采用 " 猪场 - 沼气池 - 果园 " 系统,每年处理粪污 10 万吨,生产的沼气满足场区 60% 的能源需求,沼液作为有机肥使果园产量提高 25% 。

(2)粪污资源化技术:现代粪污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山东某奶牛场采用智能化粪污处理系统,通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工艺,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和沼气,年处理能力达 8 万吨,减排CO2 当量 1.2 万吨。

2. 绿色饲料与营养调控技术

饲料是养殖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影响环境排放的关键因素。绿色饲料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1)无抗饲料技术:通过添加益生菌、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替代抗生素。广东某猪场使用复合益生菌饲料后,料肉比从2.8 降至2.5,腹泻率下降 70% ,每头猪增收 80 元。

(2)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餐厨废弃物、农业副产物等开发新型饲料。河南某企业利用酒糟、豆渣等开发发酵饲料,使饲料成本降低15% ,蛋白质利用率提高 20% 。

3. 智能化与自动化养殖管理

智能化技术为绿色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精准化、

标准化管理。

(1)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调控舍内环境。北京某现代化猪场采用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使猪只日增重提高 12% ,死亡率降低 5 个百分点。

(2)精准饲喂系统:智能饲喂设备可根据个体需求精准投料。某奶牛场使用智能饲喂站,根据产奶量、体况等自动调配日粮,使饲料转化效率提高 18% ,年节约饲料成本 150 万元。

三、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提升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为养殖主体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价值。首先,在成本控制方面,精准饲喂系统的应用使饲料转化率平均提高 15%-20% ,这意味着同样数量的饲料可以产出更多的畜产品。以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为例,采用智能饲喂技术后,每头猪可节约饲料成本约 50 元,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50 万元。其次,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绿色认证的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比常规产品高 20%-30% ,如某有机鸡蛋品牌通过绿色认证后,每枚鸡蛋售价提高0.5元,年增收超过100 万元。

2. 生态效益改善

绿色养殖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在污染减排方面,粪污资源化处理技术可将 90% 以上的养殖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大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数据显示,采用沼气工程的养殖场,每年可减少COD 排放量达 80% 以上,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通过饲料添加剂调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可降低甲烷排放 30%-40% ,这对实现畜牧业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某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添加海藻饲料添加剂,年减少甲烷排放约 500吨CO2 当量。此外,种养结合模式还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用沼液施肥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提高 0.2%-0.3% ,既减少了化肥使用,又提升了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这些生态效益的累积,为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3. 社会效益增强

绿色养殖技术的社会价值正在日益凸显。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无抗养殖技术的推广使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某省监测数据显示,实施绿色养殖标准后,禽肉产品抗生素检出率从 2018年的 5.3% 降至 2023 年的 0.8% ,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在乡村振兴方面,绿色养殖项目带动了农村产业升级,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如某县发展生态黑猪养殖,带动周边 200 余农户参与,户均年增收 2.5万元,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结语

综合来看,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创造了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的良性循环。经济效益保证了技术的可持续推广,生态效益回应了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社会效益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多元价值的统一,正是绿色养殖技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绿色养殖必将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流方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 李红梅 . 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58(5): 1-8.

[2] 王立新 , 陈思远 . 智能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39(2): 1-10.

[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绿色食品 畜禽饲养管理准则: NY/T391-2021[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21.